云嘉屏

让剪黏工艺走出寺庙 林秉贤举办个展

热爱传统工艺的林秉贤(中),特别赠送亲手制作的“北港工艺坊”招牌给北港工艺坊。 (廖素贞/大纪元)

【大纪元2018年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北港工艺坊即日起到12月30日止,举办来自嘉义的“林秉贤剪黏特展”,展出林秉贤多件手工细腻、造型传神、形态逼真的精心作品。现场还展示剪黏的制作过程,让民众在观赏之余,更了解这项百年技艺的迷人之处,也唤醒人们对剪黏艺术的重视。

师承剪黏大师王保原、吕兴贵及麻豆陈三火老师的林秉贤,有感于传统剪黏技艺逐渐凋零,他跳脱以往剪黏只用于寺庙建筑装饰的框架,将传统工法融合于现代艺术创作中,希望透过剪黏艺术创作,让这项独特的庙宇艺术走出寺庙,成为一项能收藏、欣赏的艺术品。

热爱传统工艺的林秉贤。 (廖素贞/大纪元)

林秉贤说:剪黏工艺融合雕塑、彩绘、剪黏镶嵌及媒材运用、是相当丰富的文化艺术、是台湾宫庙建筑装饰的重要一环,剪黏的题材多为教忠教孝的历史与神话故事及富有吉祥寓意的神兽与花鸟图腾,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好戏就在庙顶上上演着。希望透过展览推广与教学的方式,让大家能直接接触剪黏,进而产生兴趣,别让这项古老的艺术变得遥不可及!

庙宇壁堵装饰作品。(廖素贞/大纪元)

1981年生的林秉贤,学的是工业设计,早期从事婴童及医疗用品设计达8~9年,现从事CNC产品研发设计,热爱传统工艺的他,在接触剪粘工艺之前,业余时间曾向多位名师学习彩绘技巧、漆线雕、纸塑脱胎狮头、交趾捏塑等技艺!直到6年前学了剪黏之后,就爱上剪黏工艺,林秉贤说:喜欢传统工艺的人,只要接触剪黏,就会对它深深着迷!

林秉贤说,因自己起步比别人晚,所以更要努力赶上,平日上班、周末习艺,几乎1年365天全年无休,利用零星的时间来创作,因此奠定了传统工艺的基础,并培养出了高度的兴趣!

这次展出的作品“太子”,手工细腻、造型传神,尤其那飘逸的云带!林秉贤说,最难做的就是云带,先以白铁丝为骨架,再黏上一层层的棉仔灰,还要展现云带飘逸的感觉!这是最需要技巧的地方!

手工细腻、造型传神的作品“太子”。(廖素贞/大纪元)
用啤酒瓶制作的 “啤酒虾”。(廖素贞/大纪元)
作品金鱼。(廖素贞/大纪元)

还有“啤酒虾”,形态逼真,一节一节的虾壳,还有虾脚、虾头的触须,十分逼真,很难想像他是利用啤酒瓶剪黏出来的!

另外还有庙宇壁堵装饰作品,其中以武将盔甲装饰的“甲毛”、“扛槌”最令人惊叹!林秉贤说:甲毛就是把玻璃或碗片剪成弯月状,而扛槌,就是把玻璃剪成比火柴棒还要细致,样如扛槌的薄片,然后一片片的黏在武将的盔甲上,刚开始半小时才能剪二片,现在可以剪四片,相当费时耗眼!

武将盔甲上的“甲毛”、“扛槌”),绿色的是甲毛,白色的是扛槌。 (廖素贞/大纪元)

参展现场还展示剪黏的制作过程及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原来要完成一件作品,从剪棉花、槌棉仔灰、打粗胚、黏玻璃碗片、堆尪仔头、彩绘上色等共要12道步骤。而以“槌棉仔灰”最耗时,就是把棉花剪细再和筛过的白石灰混合,然后在石臼里槌三个小时,直到像麻糬一样有黏性!

参展现场也展示剪黏的制作过程使用材料及工具。 (廖素贞/大纪元)

林秉贤说,制作尪仔时,在完成泥塑粗胚后,要黏上一层“棉仔灰”,才能黏上瓷片或玻璃片,这样做出来的作品不易破裂!

承袭南北两派技法于一身的林秉贤,目前于凤山社大教授剪黏技艺,在教学上他融合各派系的优点,指导学员用最合适的技法入门。他说:学剪黏,首先要从剪花瓣学起,这是训练剪的基本功,花瓣剪的好,其它就能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