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千禧代消费习惯与婴儿潮一代相同

【大纪元2018年03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燕楠澳洲悉尼编译报导)千禧一代(Y世代,20世纪最后一个世代)和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的人之间的在财务问题上的态度,差别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

根据澳洲国民银行(NAB)发布的对全国消费者行为调查发现,年轻消费者和中年消费者其实在开销方式上的态度非常接近。

年轻人并不比中年消费者更愿意削减在生活方式上的开销,而且他们的消费行为恰好反映了典型的中年消费者的消费状况。

澳洲国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Alan Oster)说:“我们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通常在经济学方面,当你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是为了存款而省钱的阶段,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会改变你的消费方式。然而事实上目前似乎并不是这样。”

他接着说:“也许他们已经放弃存款了,但我们并不了解。”

房价渐高 省钱倾向不高

根据Domain房产集团的数据,悉尼的房产中位价一度上涨到破纪录的115万澳元,而中位价50万以下的区已经绝迹。墨尔本房价也一度达到破纪录的84万澳元。

澳洲消费者曾被要求评估到何种程度时,他们会愿意削减生活方式的消费,并将更多的钱储存起来,或留给住房及退休所用。有趣的是,调查显示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的习惯彼此非常相似。

当被问及人们是否准备大幅减少开支,大多数澳洲人更愿意减少出租车和优步的费用(占47%),其次是外卖食物(42%),健身消费(41%),以及酒类开销(41%)。而他们最不愿意减少的花费是在互联网(14%)和手机(19%)上。

但是有约五分之二的澳洲人也表示他们不想减少生活方式开支,因为“人生短暂”(14%),亦或他们“无法看到目标,因为他们永远也无法负担得起住房”(5%)。

各年龄段消费习惯趋于一致

调查发现,“有趣的是这种消费态度在所有年龄阶段中的人群都相当一致。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与中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开支态度上非常相似。”

这是继有关房价与年轻人消费习惯之间所产生的全国性困扰问题之后,所呈现出的现象,包括商业周刊富豪榜年轻上榜者格纳(Tim Gurner)曾评论说,通过减少买牛油果和咖啡的来减少开支。但有趣的是,近三分之一(32%)的调查者表示,他们不会改变喝咖啡的消费习惯。

从中国移民来澳近20年的余女士是婴儿潮一代出生的,她属于上述现象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余女士说:“我本身就不做健身,也没有烟酒消费。如果要减少开支那我会减少旅游费用,其次会减少外出就餐花费。”

余女士开支最多的部分就是房租费用,而且是无法节省的必须花费。但是她认为“该吃还得吃,对自己不能太过苛刻。因为存不下钱,索性我就不存了。至于买房,想都不要想。省钱买房的目标太遥远,因为也没有经济基础。”

她还表示,她的消费观已经与传统的中国人消费观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国人的消费观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儿女存钱、为儿女着想。我现在已经不为儿女了,因为儿女都独立了。”

出生于80年代的Linda也表示,没有减少开支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存钱计划。对她来说,花在手机和餐饮方面的费用是最多的。她的消费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过去在买衣服上花费更多,但现在我不会花很多钱买新衣服了。”

消费观念改变 生活压力最小

总体上看,现在澳洲的消费者是至今生活压力最小的,因为澳洲国民银行消费者焦虑指数下跌至调查记录的低值——相比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的58.7点,2017年第一季度下降为55.0点。

奥斯特表示,“对我来说,调查所显示的是人们的压力反而小了,这让我有点儿吃惊,”“但同时,他们也没有消费很多。”

他还表示,传统上在消费者的开支与房价之间有非常强的关系。“当房价上升,人们感觉富裕并消费更多,而且目前在悉尼和墨尔本呈现出这样一个因素。但实际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比正常状况下应有的关系要弱,而且也没人能确定这是为什么。”

“一个目前阶段的猜测是,人们在说,‘我不能因为我的资产净值实际有更多的钱而衹是消费,因为可能到了中期时就不会是这么好了。’”

责任编辑:简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