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共央行和财政部纷争再起

【大纪元2018年0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8月8日,中共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再次发文指责货币政策被中共财政挟持了。

徐忠的文章长达3万字,文中观点主要涉及目前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失衡仍然存在,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财政与金融双归位。同时合理界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自边界等。

大陆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9日对此解读为,徐忠的意思就是现在的货币政策被中共财政部的财政政策挟持了,很多本来应该由货币政策予以支持的经济建设功能被财政政策所替代。

叶檀认为,央行现在又对财政部表示不满是因为,尽管央行在7月份就向市场放水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是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通畅,因中小企业存在风险,银行放贷不积极,再多的流动性都不能顺利转化为资本,无法变成实体经济融资的增长。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已经基本无能为力了,只好盼着财政部出点力。

而财政那边一直在说给企业减税,还出台了一些减税政策,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税没减成,实际税收却同比增长15.3%,企业所得税增长13.5%。

叶檀表示,货币政策确实没招了,如果下半年财政真的能够减轻税负,降低税率,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痛苦,中小企业或许仍有成长空间和创新活力。当然中共也可以继续做强国企,大搞基建,让经济短期续命,至于以后怎么样,那就留给以后吧。

这已经不是徐忠第一次发文表达对财政部的不满了。

7月13日,徐忠发表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指责财政部太不积极甚至“耍流氓”。

7月16日,财政系统一匿名官员发文反驳徐忠,暗批央行没有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之所以中共两个部门公开相互攻击,外界认为,主要是美中贸易战对大陆经济的冲击太大,经济下行压力大增。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去杠杆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大增,而央行又负有稳定金融的监管职责。因此以往政府缺钱向银行要、欠债叫银行背的传统“黑锅”,央行不敢再背。在2018年7月2日中共金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徐忠称去杠杆过程中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要除去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负债。

也有评论认为,财政部同央行公开“互怼”,间接说明财政部、央行、发改委等部门之间的矛盾正在公开化。在双方的反驳攻击中,也泄露地方政府欠债不还,而央行也在有意“配合”。#

责任编辑:林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