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装设心脏节律器治疗心搏过缓 出院后看慢性病

联新国际医院心脏内科廖国宏医师建议落实“小病到社区诊所,大病到大医院”。(徐乃义/大纪元)

【大纪元2019年09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85岁陈先生在家客厅突然全身瘫软,昏倒在地,家人赶紧送医,联新国际医院心脏内科廖国宏医师收治后,安排心脏及心电图等检查,发现陈先生心跳每分钟只有30下,研判是“心脏传导障碍”问题,经过治疗并植入心律调节器后获得改善,陈先生出院后再下转回社区的家庭诊所,持续治疗原本的三高慢性病,之后只要每半年或一年再回医院检查即可,落实“小病到社区诊所,大病到大医院”,可以节省交通往返及大排长龙候诊的时间,让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廖国宏表示,一般人心跳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至100下,如果心跳太快、太慢或是不规律,都属于“心律不整”。血液经由心脏的收缩,输送到全身体各部位。心脏的结点组织会进行放电,使心房和心室收缩,也就是心跳的动作,又称心搏。当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放电或电流无法正常传递,将导致心搏发生问题。

医师建议陈先生进行永久性心脏节律器植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心搏过缓的患者,调节器会发出微弱电流刺激心脏增加心跳速率,维持心脏功能。陈先生手术住院3天后出院,廖国宏帮忙下转至住家附近诊所,继续追踪治疗原本就有的慢性病问题。人工心律调节器电池寿命可达10年左右,陈先生之后每半年至一年再固定回医院检查心律调节器的功能和电池剩余电量即可。

当心搏太慢,可能会发生晕眩、胸闷、呼吸喘、呼吸困难、疲倦、全身无力,甚至晕厥等、休克。如果在家中或路上昏倒没有及时送医,很可能发生意外或猝死风险。廖国宏表示,心跳太慢的原因很多,最常见是年纪大的退化引起,其它还包括一些心血管疾病、部分中药西药物的副作用(如毛地黄、钙离子阻断剂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心搏过缓。廖医师提醒,70岁以上老人、有血管阻塞病史、遗传性家族病史,以及服用高血压与心脏疾病用药的族群,都应多加留意。

民众装设人工心律调节器治疗心搏过缓,出院后需要注意伤口照护,避免感染。联新国际医院落实转诊制度,于病患下转回诊所时,将住院的病历资料、用药情形,以及检查结果,甚至包括对于药物的过敏反应,一并提供给诊所参考,让诊所医师掌握病人住院的治疗情形,了解后续照顾的注意事项,病患也可以获得更妥善照护。

联新国际医院在中央健康保险署北区业务组指导下,与一百多家社区医疗院所机构,共同合作组成雁行团队,透过垂直与水平的医疗资源整合,资讯平台共享,藉由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提供民众全方位的医疗照护。健保署完善便利的“电子转诊平台”、“健保医疗资讯云端查询系统”,让医师可以更了解转诊病患的病史与跨院的检验检查结果,可以更周全地诊治病患、减少重复用药与检验检查之风险,民众也可以利用“健康存折”查询自己及家人的就医资料,了解健康资料、聪明就医。◇

责任编辑: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