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

曹长青: 《泰坦尼克号》﹕永恒的纪念碑——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90周年(4之4)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7日讯】

八位音乐家在最后的时刻一直沉着平静地演奏乐曲,那飞翔的音符,体现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恶低头的人类尊严和高贵。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到的﹕人,不是生来就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打败他的肉体,但征服不了他的灵魂。那些追逐的鲨鱼可以把那个老渔夫船上拖着的那条大鱼啃噬得只剩下骨头,但啃噬不掉这个水手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是人的灵魂和意志熔铸的火焰,整个大海也无法把它熄灭。

… …

历史的事实是,那些“重要人物们”用他们的生命为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远远、远远地超过了他们曾经给人类创造的物资财富;如果用价值来比的话,他们的死所带来的价值远超过了生;而这笔财富是永远的、不朽的!

——曹长青

《泰坦尼克号》﹕永恒的纪念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90周年(4之4)

曹长青

那些“飞进天堂大门”的灵魂,就有造船师安德鲁斯。在最后的时刻,有人看到安德鲁斯一直站在房舱的大厅,注视着一幅题字是“通向新世界的门槛”的壁画,毫不关心脚下汹涌的海水正拾级而上。对于他的下落,人们没有异议,都认为他是随着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到了海底。安德鲁斯死后,他的朋友们和敬仰他这种精神力量的人们,在英国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馆,名字为﹕“托玛斯.安德鲁斯纪念馆”。

但对另一个“飞进天堂大门”的灵魂,一副默多克,却有很多的说法。后来从大西洋海面找到的328具尸体,都没有默多克。很多人都说一副默多克自杀了,而且回忆得栩栩如生。服务员托玛斯.韦德门说﹕为了阻止那些发疯似地要冲进给妇女儿童用的救生艇的三等舱乘客们,默多克“开枪打死了一个冲上来的乘客。我没有看到这个场面,但是有三个人看到了,然后默多克开枪打死了自己。”

所有找到的300多具尸体中,也没有船长史密斯。船员德雷斯说,他看到“泰坦尼克号”船头向下剧烈倾斜时,史密斯就从甲板上跌落到海里,“我看见他又游回到这条沉没的大船,我一直看着他随着这条船沉了下去。”报务员布赖德说,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刻,史密斯船长对船员们喊道﹕“孩子们,做一个真正的英国人!”然后就跳进大海。不管怎样的版本,主题都是一样的,史密斯选择了死亡,与船同在。在他的家乡英国利希弗尔德镇,人们为纪念他,塑造了一座和他真人一样大小的雕像。

八名音乐家至死演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在那样危急的生死关头,他们用激昂轻快的爵士音乐,给人们以希望;用深沉悠远的宗教圣歌给人们以慰藉;用超越各种肤色、国籍和种族的音符,给所有的乘客以灵魂的安宁。

当乐队领班亨利.哈特利的尸体在大西洋上发现、运回到英国他的家乡科尔恩镇安葬时,这条消息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来为他送葬。人们在他的家乡公园,立起了一座哈特利的铜像,座落在一块大理石上。这座铜像,是用来自全英国的捐款建造的。

在“泰坦尼克号”启航的南安普敦港,人们修建了两座纪念物,一个是街中心喷水池,象征那些水手永远地给予;另一个是壮观的花岗岩纪念碑,上边有青铜刻制的轮船工程师群像,座落在南安普敦市的东部公园里。英国的另一个城市利物浦,也在市中心喷水池旁竖立了一个石柱,纪念那些遇难的轮船工程师。

在“泰坦尼克号”建成下水的英国贝尔法斯特港,人们为纪念那些遇难的船员,修建了一座巨大的雕像﹕两个美人鱼在大海上举着遇难者。在英国的戈德明镇,一座著名的修道院里,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报务长杰克.菲利普斯的英勇故事。

在纽约曼哈顿百老汇街和西106街的交叉口,“梅西百货公司”的职员们,为公司的创办人、遇难的斯特劳斯夫妇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在华盛顿,建造了一个大理石喷泉,纪念总统武官巴特少校,美国总统塔夫脱亲自为这个纪念物剪彩。

当“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被救回到纽约时,当时美国总统夫人内莉.塔夫脱提议,每个妇女捐赠一美元,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为那些挽救了妇女和儿童的高尚男子们建造一座纪念碑。总统夫人率先捐出了一美元,她说﹕“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感谢那些有着武侠精神的男子。我确信,每一个美国女性也有能力给予这样的小小捐赠。”

25,000名妇女跟随总统夫人捐赠了一美元,随后由著名雕塑家格特鲁德.范德比尔特.怀特尼设计制作了“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船员”的雕像,竖立在首都华盛顿的巴尔地摩公园里。雕像的底座有9米高,上面是一个6米高的古典雕塑男士,裸露着上半身,双手形成一个十字架。下面的题词是﹕“献给泰坦尼克号的勇敢男人,他们牺牲了自己,挽救了妇女和儿童。”落款是﹕全美妇女协会。

当时美国女性还没有和男人一样有选举权,因此“泰坦尼克号”事件极大地刺激了女权运动。报上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到底男人和女人是不是平等,到底男人和女人谁更勇敢。有的女权主义者疾呼﹕“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女性乘客失去了她们争取公平选举权的机会,她们没有证明自己和男子一样勇敢。”

但另一位作家珍妮特.伯瑞在《纽约晚报》上撰文,这样定义女人的勇敢﹕“在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时刻,男人的勇敢是,为救那些他们根本不认识的女性和儿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对于女人来说,当她们的侍从吓得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惊恐地缩在小艇里时,她们却有勇气看着心爱的人,站在正要沉没的大船甲板上。对于她们来说,英雄主义是﹕宁可看到心爱的人有尊严地死,也不愿看到他们屈辱地逃生。”

但也有人提出,如果男女平等,就不应该是男人都去死,女人都可以获救。男人也有权利上救生艇,没有屈辱和高贵之分。由于把救生艇给了女人,很多对这个世界非常有贡献、并将继续奉献社会,推动社会繁荣的男人,却被留在船上,等待死亡。这些男子中,有亿万富翁阿斯德,银行世家古根海姆,商界巨子斯特劳斯,资深报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师罗布林等,他们都视死如归,把他们在救生艇里的位置让出来,这些位置或许就被来自欧洲的脚穿木鞋、头戴方巾、目不识丁、身无分文的农家妇女占去了。这些知名的、有创造性的男人,和那些没有接受过教育、对世界极少贡献的农妇相比,谁更应该上救生艇?谁对这个世界更有价值?

但这样的想法被更多的人反对,人们认为,美国《独立宣言》阐述得非常清楚,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金钱、才华和对社会的重大贡献,都不能决定生命就比别人更重要。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历史的事实是,那些“重要人物们”用他们的生命为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远远、远远地超过了他们曾经给人类创造的物资财富;如果用价值来比的话,他们的死所带来的价值远超过了生;而这笔财富是永远的、不朽的!

“泰坦尼克号”沉没距今已整整90年,在世界各地,人们一座座地修建纪念碑。而好莱坞的导演卡梅隆则修建了最宏大、豪华的一座,把它用高科技修在了电影银幕上﹕有彩色画面、喷发现代立体音响的《泰坦尼克号》巨船,从好莱坞启航,驶向欧洲,驶向非洲,驶向亚洲和几乎世界的每一个电影院,驶向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它是一座流动的纪念碑,流向永恒和永不沉没……

2002年4月14日于纽约

(原载多维网)

????相关文章

????

  • 曹长青:“泰坦尼克号”重建再次起航——纪念泰坦尼克号海难90周年(4之1) (4/27/2002)????
  • 曹长青: “泰坦尼克热”之谜——纪念泰坦尼克号海难90周年(4之2) (4/27/2002)????
  • 曹长青: 永不沉没的人性辉煌——纪念泰坦尼克号海难90周年(4之3) (4/27/2002)????
  • “泰坦尼克”沉没90周年科学家分析失事原因 (4/17/2002)????
  • 综观五年流行文化 试看娱乐巨无霸之形成 (4/5/2002)????
  • 莱昂纳多与章子怡将联袂主演《图兰多》 (3/29/2002)????
  • 南极巨冰倒塌 海平面将上涨5-6米 (3/23/2002)????
  • 未来科学:走出迷惑(文章摘要) (3/4/2002)????
  • 被咒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2/22/2002)????
  • 74届奥斯卡奖提名揭晓 《指环王》大热(附名单) (2/13/2002)????
  • 陈凯歌《温柔地杀我》日本受厚爱 (1/24/2002)????
  • 【参赛作品】江泽民爱看《泰坦尼克号》 (1/17/2002)????
  • 北美票房:神秘《魔戒》连续两周夺冠 (1/3/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