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ADE现象未解决下 中共急打五千万支疫苗

中共宣布在中国年假前为五千万人接种疫苗。但疫苗的安全性受质疑。(Shutterstock)

【大纪元2020年12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黄云综合报导)在欧美国家开始大规模接种中共病毒(COVID-19,武汉肺炎)疫苗之际,中共也宣布在中国年假前为五千万人接种疫苗。但是,中国研制的疫苗并未走完临床实验程序,有的疫苗连第一阶段动物实验的数据都没有公布。外界质疑,疫苗可供接种的数据来源何在?而中共疾控中心主任也承认ADE现象是最大挑战。

中共宣称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

大陆《健康时报》12月22日报导,中国开打中共病毒疫苗,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第一针将于明年1月15日接种完成,第二针于2月15日完成。

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12月19日披露了上述消息。

陶黎纳在微信公众号“疫苗与科学”发文称,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12月15日召开了疫苗紧急接种动员与工作布置的电视电话会议,确定首批紧急接种重点人群5000万人。

他还说,当局预计今年年底或2021年初将签署疫苗附加条件上市,明年4月初正式上市。

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在会中表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辉瑞(Pfizer)、莫德纳(Moderna)等欧美药厂生产的疫苗,都是等到三期临床试验有效率数字公布后,才核准紧急使用。而中国公司研发的疫苗至今没有公布相关数据。

中国2019年通过的“疫苗管理法”第21条规定,中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疫苗注册申请时“应当在其网站上及时公布疫苗说明书、标签内容”。但到目前为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并未发表任何相关讯息。

此外,中国国药集团副总经理石晟怡11月25日表示,公司已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疫苗上市申请。但至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直到目前,都没有公布审批结果。

三期临床试验刚开始 中共启动紧急使用指令

“香港01”12月22日发表署名“纪澜”、题为“国产疫苗首批预计接种5000万人次,中国必须讲清楚的问题”的评论。评论表示,中国疫苗实验数据至今未曾公布,临床试验刚展开就投入紧急使用,有待中方释疑。中国才刚开始启动三期临床试验几天,就开始紧急使用,疫苗可供接种的数据来源何在?

中共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12月19日称,目前已接种一百多万剂次。而中国在三期临床试验刚展开几天就启动疫苗紧急使用指令。

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长郑忠伟曾表示,中国7月22日正式启动COVID-19疫苗紧急使用指令,对象是中国国药集团的2款及科兴生技的1款灭活疫苗。

但中国国药集团直到7月16日,才开始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展开三期临床试验;科兴生技更到7月21日才在巴西启动三期临床试验,只比上述紧急使用指令早1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6日刊登的题为“中国疫苗走向世界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现在中国研制的疫苗中,不仅没有一款走完研制疫苗应该走的所有程序,有的疫苗连第一阶段动物实验的数据都没有公布即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文章分析,按照国际公认的疫苗研发程序,新疫苗应该走完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证明合格后,才可以使用在人身上,且动物实验的数据和资料应该公布,才能进入第三阶段人体临床试验。

中共疾控中心主任承认ADE现象是最大挑战

疫苗的质量,其核心第一是安全,其次是有效。在病毒疫苗的研发中,人们最担心的就是ADE(抗体依赖增强)现象的发生。如果出现ADE,意味着一部分人在接种了疫苗之后,其自身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东雁表示,COVID-19是否会发生ADE现象、发生比例多高、哪些接种者可能出现ADE,以及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这些问题仍有待疫苗第三期试验来揭开谜底。

一位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日前透露:“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COVID-19的ADE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比例不低,相关研究结果正在等待发布。”

9月12日,中共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上承认,“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大家讨论的ADE,再加上成本,价格能不能降下来。”高福的上述言论显示中国疫苗的ADE问题尚未解决。

大陆的医院以及医药企业人士清楚中国疫苗的一些真实情况,花巨资采购国外疫苗。12月16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的一份声明表示,中国将于2021年购买不少于1亿支德国疫苗。2021年BioNTech将向中国提供不少于1亿剂疫苗。首批5000万剂由复星支付2.5亿欧元买入。

对于中共急于抢打疫苗,自由主义法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袁红冰认为:“(这是)中共的一个更深刻的政治危机。因为他们现在发明、制造的疫苗,它不是按照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实际上是要把它当做了一个所谓政治任务。”

责任编辑: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