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音
能听的雨,不是细细绵绵,密密濛濛,“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也不是一翻脸就下的稀里哗啦、洒脱豪放、畅快淋漓的夏日雷阵雨;更不是给树梢挂满了冰凌,使地面像镜子一样滑溜难行的冬日冻雨。能听的雨是属于秋季的。
蒙特利尔是不缺雨的。周六的清晨,在淅淅沥沥的、滴滴嗒嗒的雨声中醒来。拉开窗户,空气异常清新湿润;四周和远处黄绿相间的树木,在濛濛的秋雨中,宛如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
我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沏一杯清茶,揽一卷古书,在雨声的点滴中,静静地读书,细细地品味。虽没有“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来渲染气氛,眼前也有几盆长得清新翠绿、郁郁葱葱的吊兰,令人赏心悦目,就像我此时怡然的心情。
独坐于窗前,膝盖上摊着一本《笠翁对韵》。汉语真是具有声律之美的语言。我轻轻吟诵着,一任那有如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落雨轻敲着耳鼓,淡淡书香伴着琳琅如玉的雨声袭来,迷茫浮躁的情绪在书中得到洗涤和净化。人生的得失,生活的坎坷,胸中的抑郁不平都烟消云散;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清纯而放达。
读书犹如爬山。
我不喜欢坐着索道直达山顶,那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结果。我喜欢一步一步从山底爬到山顶,一路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可谓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奇异又不失内涵,都值得细细地欣赏,都是满满的收获。时而惬意,时而惊险,充满对顶峰的期待,坚持不懈行至山顶,回头看看走过的蜿蜒山路,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才真正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惊险。
我喜欢中国古典的文学、诗词。中华传统文化从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绘画音乐到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天文地理、医学……浩如烟海。古代文人的人生观,古人的人文精神,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用千载文化的积淀来充实自己,是需要一点一点用心去体味的。
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在改变着传统的文化:现代人更喜欢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读名著的缩写本。生活的忙碌导致人们只顾着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的充实,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渐渐流失。人生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没有古韵的滋养,显得那么苍白与轻浮。这样的人生还算完整吗?
很欣赏苏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苦乐随缘、淡定从容的心态。一本好书,一杯佳茗,任它是艳阳高照,或是风雨飘摇,我自“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责任编辑:颜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