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德国商会:德企信心创新低 加速脱离中国市场

中共清零政策重挫经济,德国商会12月15日发布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及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达历史新低,越来越多德国企业正在脱离中国市场,推动产业链多样化。(网络截图)

【大纪元2022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松综合报导)中共清零政策重挫经济,德国商会12月15日发布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在华德国企业的商业信心及中国市场吸引力达历史新低,越来越多德国企业正在脱离中国市场,推动产业链多样化。

商业信心及中国市场吸引力创历史新低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15日在其微博公众号发布了头条文章——《中国德国商会发布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前路艰辛——在华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原文)。

中国德国商会8月23日至9月21日期间,对在华德企发起调查活动,593家企业做出回应。

报告说,清零政策已然造成巨大影响:2022年商业信心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达历史新低,41%的德企预计利润将下降。本土化和多样化作为德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以降低由之前的清零政策和地缘政治环境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德国商会调查报告五结论

报告得出五方面结论,分别为:

1. 商业信心达历史低点。

49%的德企认为,与其它市场相比,中国的吸引力减弱。58%的受访企业表示,与其它市场相比,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只有51%的受访企业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在华投资,与去年的71%相比,下降了20%。

此外,对商业机会的看法更为悲观。例如,与2019年的68%相比,只有30%的德国企业将中国国内消费增长视为重大商机。

2. 清零政策不利于2022年的商业成功。

66%德企将清零政策列为运营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4%;61%的企业不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在中国市场投资或计划减少投资;10%受访企业正在考虑考虑退出市场,比去年高4%。

3. 监管挑战依然存在。

主要的监管业务挑战是法律不确定性(33%)以及网络和数据安全法规(31%),这与中国(中共)网络安全框架实施的不明确有关。

诸如“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以及北京目前对自主可控的追求为本土竞争对手提供了优势。

4. 多元化和本土化作为战略方向。

77%的德企总部已调整战略,以应对清零政策。70%的企业正在采取措施降低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相关的风险,例如国际制裁制度。

德企正将中国境内的运营和供应链本地化,在东南亚开展多样化,或者双管齐下。相较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认为在中国境外建立平行机构并实现多元化相对简单。

5. 对2023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对于2023年,只有38%的德国企业期待看到积极的发展,该数字显着低于一年前的51%。德国之声说,驻华德企悄然为“脱钩”做准备。

商会亟需中共明确支持改革开放立场

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Jens Hildebrandt)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共新一届政府明年初组建完毕后,如果想要提振德企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就亟需清晰无误地明确继续支持改革开放的立场。

他说,“然而我们最近却看到了许多反方向的信号,比如政府公开采购时没能给予德企同等待遇。而且改革开放对我们而言并不仅仅牵涉到市场准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方面的立法也传递出了令人不安的讯息,德企在这方面同样需要极其清晰的表态。”

商会呼吁 放宽防疫应当周密计划

德国商会对中共政府放弃动态清零表示欢迎,并呼吁放宽防疫应当周密计划,并且在全国各级有条不紊地实施,“德国企业致力于在管理过渡期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国之声说,这一表态也隐含了对中方防疫政策急剧转向导致混乱局面的担忧。

晏思对德国之声表示,中方应当尽快批准BioNTech的mRNA疫苗上市,而相关德国企业也很乐意为中国的医疗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各企业也将做好对自己员工的保护,这同样有助于压低疫情曲线”。

中国德国商会目前有2,100多名会员,是德国企业在华的官方协会。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