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闻

高志活:港“国殇之柱”倒下 仍会遍地开花

丹麦雕塑家高志活。(文苳晴/大纪元)

【大纪元2022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文苳晴丹麦报导)丹麦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接受本报专访,谈及港大拆除“国殇之柱”的感受,并介绍“高志活画廊”(Gallery Galschiøt)。他明言,即使港大粗暴地拆毁雕塑,在世界各地还会有无数个“国殇之柱”遍地开花。

香港成无法无天之地 重修雕塑需时3年

作为“国殇之柱”创作者及拥有人,高志活看到一张又一张的心血结晶碎片及建筑物料的照片,感到非常痛心。事发至今数月,他仍然感到气愤,批评港大的做法是完全不合理,无视香港法律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直接摧毁私人物品。“我是‘国殇之柱’的拥有者,1996年向支联会借出作品,并根据协议在香港大学永久展出。港大一直未有回应我的香港律师事务所的信件,就直接了当地拆毁我的作品。”

经此一事,他认为昔日有“法治之都”之称的香港,如今已变成无法无天之地,因为连私人财产权也保护不了。而拆走“国殇之柱”,也意味着香港不能再公开自由地讨论及纪念六四事件,如同拿走香港的灵魂。

高志活(左)在工作室与助理合力创作迷你“国殇之柱”。(文苳晴/大纪元)

“港大拆下雕塑的决定很让人伤感,我肯定某些部分已经破坏了。”他无奈地说。因为“国殇之柱”是极珍贵的艺术品,在港大经历二十多年风霜后,结构已变得相当脆弱。若非由专家细心地移除,极可能造成无法修补的损毁。

高志活形容自己对这个雕塑充满一份特别的感情,他曾在2008和2009年两度被港府以“不符合入境理由”拒绝入境。最后一次能入境香港是在2013年,当时他亲自赴港带领“国殇之柱”的维修工作。最令他怀念的是与不少港大学生交流,“当时有很多港人在校园内,有人告诉我们在1997年竖立雕像时,自己还是港大学生,分享‘国殇之柱’留给他们的集体回忆。那个人今天已经是两子之父,也有教导儿子当年中国发生什么事。”

虽然“国殇之柱”已被港大拆毁,但他仍希望碎片运回丹麦,供日后重新创作,但至今未有进展。主要原因是在《港区国安法》下,批评中共的外国人在香港都会有被捕的法律风险,故运回雕塑碎片都有可能被视为批评中共的活动,“当局至今都未表明能确保我和团队不会因运走‘国殇之柱’任何部分遭到起诉”。

另外,修复所需资金估计至少要逾百万欧元,“当年我连同3位雕刻助理花了3年时间一同创作,因此重新修复的工作非常困难。雕塑是无法以金钱衡量,因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会尽我所能”。

冀望雕塑遍地开花 另创港版“国殇之柱”

早在去年10月得知港大要求支联会移除雕塑后,高志活预感到港大的“国殇之柱”在中共政权的阴霾下难逃被破坏的命运。故在去年11月于网络公开“国殇之柱”的3D扫描图,呼吁全球各地公众打印小型“国殇之柱”。

他表示,此举是要让“国殇之柱”在全球遍地开花,继续保存中共六四屠城记忆,“我这个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告诉中共:即使港大的已经倒下,世界还有无数个‘国殇之柱’。这就是艺术,你(中共)没有办法将全世界的(‘国殇之柱’)都通通毁掉。”

高志活展示创作当中的小型“国殇之柱”。(文苳晴/大纪元)

去年初,他在工作室创作8米高的“国殇之柱”,并曾经在丹麦国会前竖立近3个月,声援港人抗争。该雕塑以香港“反送中”为主题,加入许多香港抗争者的象征,包括头盔、眼罩、防毒面具等。

高志活表示,雕塑由他与丹麦政党“替代”(Alternative)以及国际特赦组织合力创作,获得当地多个政党支持,“其实香港是展出这个雕塑的最佳地方,但当下的香港是没有可能”。

新版“国殇之柱”暂时摆放于“高志活画廊”的雕塑公园。(文苳晴/大纪元)

目前雕塑存放在画廊外的公园,将来会到挪威和美国展出,现正与相关港人团体协商举行时间。

雕塑的头盔、眼罩、防毒面具的部分目前拆开,放在画廊中展出。(文苳晴/大纪元)

建文档香港新闻 保存香港历史

在过去,高志活曾对中共抱有希望,冀其会履行对港承诺,期望中国变得更民主,可以公开讨论六四事件。但事实上在习近平上台后,却走回头路,人权状况每况愈下。

他坦言,近年在香港发生的一切,让他感到陌生。认为港人过往享有的言论和新闻自由都被中共逐一抹杀。而在看到随着《港区国安法》实施,民主派人士一个接一个地陷入牢狱之灾后,他认为现在香港已经是“一国一制”,“在欧洲看到香港变成这样子感到很伤心,中共将自己的一套制度完全搬来香港”。

高志活展示工作室中有关“国殇之柱”的文件档,内里都是关于香港媒体报导雕塑的新闻剪报。(文苳晴/大纪元)
图为香港作家陶杰于《东周刊》撰写有关“国殇之柱”的文章。(文苳晴/大纪元)

作为一个外国人,能为香港做的事不多。除制作雕塑外,高志活选择保存香港新闻剪报,借此保留香港历史。只见他的工作室柜里,有一列专属“国殇之柱”的新闻剪报档案,打开内页都是有关雕塑的新闻报导和专栏评论,包括已结业的《快报》、《苹果日报》、《太阳报》等,活像一本香港传媒史的教科书。“我快68岁了,我们这一代老人没有做得很好,所以我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得更多。”

最后,他以“国殇之柱”上的一句“老人岂能够杀光年青人”(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 forevere)寄语香港年青人要坚持下去,将来必定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国殇之柱”原名Skamstøtten,在丹麦文是“耻辱之柱”的意思,世界上共有6座,而早前在港大被拆毁的是1997年高志活为悼念中国六四事件与支联会合作展出。自1997年后,港大学生会每年在6月4日洗刷雕塑,作为纪念六四事件的传统。

高志活画廊

高志活在1994年于奥丹赛(Odense)成立“高志活画廊”(Gallery Galschiøt),占地8千平方米。除画廊外,另设有雕塑公园、电视制作公司、艺术学校和工作室。丹麦玛丽王妃(Princess Marie of Denmark)也曾参观画廊。

“高志活画廊”入口标志。(文苳晴/大纪元)

地址:Banevænget 22, 5270 Odense, Denmark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五 9:00am – 5:00pm、星期日12:00am – 4:00pm

休馆:星期六及公众假期

联络电话:+45 66184058

入场费:免费

责任编辑: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