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观察】中共统计打假与经济危机

图为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和李克强(右)在中共人大会议开幕式上。(Leo Ramirez/AFP)

【大纪元2022年06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中共经济数据造假长期饱受诟病,中共国家统计局近日称按习近平指示,要“真刀真枪”专项打击统计造假。一批前年查到的造假责任人被处理。一名落马高官也被指涉相关罪名。

这一动向的背景,是预料今年秋季举行的中共二十大,习近平谋求连任,以及在清零防疫政策之下,中国经济下行严重,李克强上场“救火”。号称“真打假”的行动,有何政治用意?

习近平督阵经济打假? 专家:为宣告经济崩盘做铺垫

5月30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召开“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今年3月才上任的统计局长康义表示,按习近平“关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真刀真枪与统计造假作假行为作斗争”,迎中共二十大召开,云云。

官方报导显示,中共中纪委常委崔鹏也参加会议。

另外,5月31日,已落马的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被通报的罪状之一,是“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这在过往落马官员中罕见。

5月30日,中共党媒人民网报导,河南、河北、贵州三省多地被点名“统计造假”126名责任人被通报处理。其中河南省焦作市的统计违法案件,是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组于2020年7月20日至28日检查发现的。而翻查国家统计局官网信息,过去两年间未见有发布类似的数据造假处理通报。

台湾总体经济学者吴嘉隆6月2日对大纪元表示,北京当局现在出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经济已经不行了,“把经济的危机、这个困局开始要慢慢地吐露出来。让大家知道真正的数据没有那么好,以前的数据是造假,就这个意思。”

吴嘉隆说,中共自己造假造出大问题了,先掩盖,掩盖不下去了。现在只能找人背锅。找人背锅先找统计局,统计局再推给地方。但是他讲技巧,先要做个铺排。

“经济有崩盘的危机、崩溃的危机。现在要开始把不好的数据拿出来。但是怕大家吓到了,就开始跟大家讲,以前的数据统计有问题。之前还说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要百分之五点五,然后有人说现在目标是百分之四点五,他现在要讲的是其实我们是负的。本来可能是负百分之五、百分之六,他告诉你,我们现在是负百分之一。现在要开始告诉大家,情况很糟糕,比你们想像的还糟糕。所以要先把一些责任推给统计部门,开始在铺排,准备让大家知道实际经济情况很糟糕。”

他说这招叫卸磨杀驴,说统计局乱搞、地方乱搞。到时候说其实我们情况没有那么好,当初是有人在造假的,现在要开始告诉老百姓了。

“因为很多人失业,中小企业破产了。现在方方面面都来打击民营企业跟中小企业,经济怎么可能好?从地方到财经部门,数据都一大堆水分,(中共国)自己却号称是第二大经济体。”吴嘉隆说。

前大陆公安、时政观察人士董广平6月1日则对大纪元表示,习近平要打假,原因就是假数据给他造成了一个假象,实际上经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了,他们还沉浸在那个好的层级数字上。“那统计数据也给上面制定政策造成了很大的误导。所以习近平到国外到处去撒币,他也依据那个数据。”

“习近平不可能自己去搞统计数字,不可能承担造假的责任,他必定要抓谁造假。习近平现在受到非常大的压力,经济搞成这样子了,都在追究经济责任。那习近平他肯定要找替罪羊。”董广平说。

不过自媒体人唐靖远在视频节目中分析认为,国务院下属的国家统计局拿出的数据让人欲哭无泪。在举世上下都在关注中国经济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它却突然要严打统计造假。背后可能是掌控统计局的李克强的操作,有一点对坚持清零不动摇的习近平不妙的信号。

清零政策下经济数据“露出马脚”

中共针对新冠疫情采取严厉的清零封控措施,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最近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很不好看。5月16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万亿元(人民币),按年跌11.1%,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年跌2.9%,远低于预期的增长0.5%。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创2020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青年失业率更是达到18.2%。

中共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了5.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但现在摩根大通和瑞银已经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降到3%左右,彭博社甚至预测今年的GDP增长只有2%。

2022年4月19日,封城期间空空荡荡的上海街头。(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5月25日,李克强紧急召集全国各级官员约10万人开会要“稳住经济大盘”。官媒的会议报导通报坦承:“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吴嘉隆说,中共的经济数据造假,以前还可以马马虎虎掩盖过去,现在搞动态清零以后,连上海都封城两个月,本要告诉别人他有制度优势,结果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陆资深媒体人黄金秋6月1日也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党国体制下,为了政绩,地方官员搞数据造假、GDP注水,然后以此升官,一直是随心所欲的。但现在疫情期间,统计数字和大家感受的差别太大,比较离谱,就露出马脚。

董广平表示,李克强自己根本就不相信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所以早年还有个“克强指数”。

“克强指数”是李克强在辽宁任职时曾经试图用几个相对较少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经济指标,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数量,来判断辽宁经济的真实走势。但李克强进中南海后,“克强指数”就消失了。

最近李克强召开的10万人会议的文字稿在微信上流传。李克强讲话重提了“克强指数”,他说,自5月初至20日,“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量都是负的”。新华社通稿也大致报导了这个指数:“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

“经济本来是国务院管的,但是习近平是中央深改委主任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他把经济大权全部自己抓了,不让李克强管。现在是没有办法了,经济搞得很差了,就开始叫李克强出来救火来了,把权又放给李克强。”董广平说。

中共经济数据造假是上下合谋?

事实上,中共经济统计数据造假,其造假的程度也早已引发体制内高官的反感,并公开质疑。

去年12月11日,中共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一次会议上谈到,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与会的前财长楼继伟直言,这些都没有出现在统计指标中,披露的指标竟然都“非常好”,完全没有反映经济下行风险。

2019年3月10日,中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在记者会上公开承认,中国地方GDP总量大于全国核算,出现了“数据打架”。他并指责地方政府搞攀比、争位次,在源头上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重报等问题严重,导致统计数据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但长期关注中国的经济数据造假的美国南卡大学教授谢田当时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数据造假问题由来已久,且问题源于中央而非地方政府:“责任推给地方是不公平的,实际上是上级鼓励推动的。”

在北京帮助企业做帐的业内人士王吉(化名)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造假是一个长期的东西,“上级要政绩,下级就只能造假。每一层都有考核指标,按你要的政绩,考核指标是完不成的,我就只好作假。粉饰太平,越写数据越好。所以统计局收到的数据水分就很大。”

王吉认为,现在官方说要跟造假真刀真枪做斗争。可是他们本身上层也在造假,他自己非常清楚水分有多大。反而突然非常强调这件事情,背后一定是还有什么原因。

统计打假的结局

吴嘉隆对大纪元表示,中共这种搞运动的统计打假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经济不好的原因是有根本性的,重中之重就是习近平搞砸了美中关系,方方面面的问题就来了。因为他相信东升西降,相信有制度优势嘛,以为西方国家不行了。他把一带一路那一套做法应用到美国的媒体、华尔街、国会智库、大学里面,中共对美国大搞红色渗透。他以为可以掌握美国内部,美国在走衰、中国在走强,完全错了。那当然后面一大堆的问题出来。”

吴嘉隆说,打假无效之后,因为中共中央财政有问题,没有办法再去移转支付给地方政府,要地方政府自己想办法。以后演变下去,就是清朝末期的地方割据,而苏联解体也是因为中央财政撑不下去。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