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从“神圣对话”构图技巧看15世纪的社交聚会

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1513年—1514年。油彩、画布,104.3英寸x77.1英寸。历代大师画廊,德勒斯登,德国。(公共领域)

想像今天晚上在朋友家有场聚会,主人打开家门,穿着牛仔裤的客人进来,和主人击掌招呼一声“嘿!”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或直接去后院帮忙烤肉。现在的社交聚会基本上都非常休闲,多数人很少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更不用说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交往互动了。

有重要人物出席的活动可能会要求比较正式,像是西装、领带、漂亮的洋装,在装潢高雅的房间里,宾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旁边摆着饮料和小点心。

想像自己正在参加一场这样的聚会,宾客中有许多您非常敬仰的伟人,甚至是神仙道人,如果您这时要拍一张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您会怎么替照片构图呢?

最早的群像画:天堂到人间的聚会

15世纪的欧洲艺术家会在面板上作画,然后把多个面板用铰链接在一起,以便折叠起来保存。其中最著名的这种多面板联画(多联画)就是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绘制的根特祭坛画,中央的面板描绘的是耶稣,两侧则分别描绘祂的母亲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的作品《根特祭坛画》(Ghent Altarpiece),1432年。油彩、橡木画板,11.1英尺x17英尺。圣巴夫主教座堂,根特,比利时。(公有领域)

艺术家希望能展现在天国世界的耶稣和圣徒们,同时又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从一开始正式的宫廷场景逐渐演变至常民的生活环境,让玛利亚、耶稣和圣徒们更容易亲近。在这些绘画中,众多人物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之中;圣徒、天使和艺术赞助人都和最尊贵的两位宾客——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同聚一堂。

安杰利科修士(Fra Angelico,1400年—1455年)是意大利佛罗伦斯的艺术家修士,他是公认的第一位开创“神圣对话”(sacra conversazione)这种宗教群像画法的艺术家。在他的《安娜丽娜祭坛画》(Annalena Altarpiece)中,他将众多圣经人物安排在同一个场景中,好像在一座宫廷里。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的人物恭敬地站在圣母和圣婴旁边。

为了让这些人物出现在一起,他使用了水平的面板。因此,可以说“神圣对话”对当时欧洲的绘画形式带来相当重大的影响。画家们从原本垂直独立的多联画转成将所有人物都放置在同一块面板或画布之中。他们更常使用水平横向的构图,并一直流传至今。

安杰利科修士画了许多这样水平构图的作品。此外,当时虽然也有圣母子和其他人物共同出现的绘画,但是玛利亚和圣婴耶稣通常会被画得比周围人物大出许多,以凸显他们的重要性。在安杰利科修士的构图中,他将所有人物都画成同样的比例,圣母子则出现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安杰利科修士的作品《安娜丽娜祭坛画》(Annalena Altarpiece),约1438年—1440年。蛋彩、金泊和木板,70.8英寸x79.5英寸。国立圣马可美术馆,佛罗伦斯,意大利。(公有领域)

《安娜丽娜祭坛画》是由安娜丽娜的圣文森特修道院委托安杰利科修士所绘,描绘的是圣母和圣婴坐在一座简单的宝座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玛利亚的左侧(从左至右)是皮特‧马特(Peter Martyr)、达米安(Damian)和葛斯默(Cosmas)等圣徒们;在右侧(从左至右)则为传道者圣约翰(saints John the Evangelist)、罗马的圣老楞佐(Lawrence the first martyr),以及亚西西的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

在画面的下方是祭坛的台阶,由一系列水平的平台组成。后面的金色背景则暗示着这并不是一般人间的景象,更像是在天国世界一般。画中的人物都带有金色的光环,代表着他们神圣的地位。他们正在一起阅读或彼此互动,好似在天庭中的日常景象。

除此之外,安杰利科修士还有另一项创新。在画中,圣葛斯默以手指向圣母子,双眼却朝向观众。根据GrandCentralPark.org网站的介绍,《安娜丽娜祭坛画》从15世纪中完成后到16世纪初一直都是佛罗伦斯地区祭坛画的典范。

居家场景的聚会

这种群像的构图技巧很快地在欧洲流行了起来。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画家扬‧凡‧艾克因为发明了油画而闻名,他也使用了“神圣对话”的构图技巧将普通人物纳入画面中。在他的作品《圣母和圣婴与教士范德帕勒》(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Canon van der Paele)中,玛利亚和圣婴耶稣位在画面正中间,左边是圣‧多纳廷(St. Donation),右边是这幅画的捐赠者乔里斯‧范德帕勒(Canon van der Paele),圣乔治则紧挨在他旁边。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的作品《圣母和圣婴与教士范德帕勒》(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Canon van der Paele),1434年。油彩、画板,4英寸x62.9英寸。格罗宁格博物馆,布鲁日,比利时。(公有领域)

当时范德帕勒这位富有的神职人员重病不起,打算将这幅画作为自己的祭坛纪念物。在画面的原始边缘有一段拉丁铭文,从中可以辨识出两位圣人的名字,而范德帕勒则是从历史文献中得知的。圣乔治手握着头盔,将捐赠者献给玛利亚。所有人物的衣着都非常华美,有着皮草、丝绸和锦缎。

这是一场非正式的聚会,仿佛是在玛利亚的私人住所,圣婴在接见客人时还一直在和小鸟玩耍。范德帕勒并没有直视任何一位圣人,他的目光停留头前方,观察着现场的礼仪举止。这是凡‧艾克唯一的一幅水平画作,也是北方文艺复兴画派已知最早使用“神圣对话”构图的作品。

提香(Titian)的作品《圣母子与圣女多罗德和圣乔治》(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Dorothy and Georg),1515年—1518年。油彩、画板,33.8英寸x51.1英寸。普拉多博物馆,马德里,西班牙。(公有领域)

提香(Titian)也创作了几幅这种水平构图的作品,并将画中人物安排在更日常的环境中。在他的画作《圣母子与圣女多罗德和圣乔治》(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Dorothy and Georg)中,我们可以看到客人来访时,圣母还正逗着在怀中扭动的圣婴呢。圣女多罗德和圣乔治走向前去,也和圣婴玩耍了起来。“在这幅轻松又充满自信的画面中,提香将家庭的温馨带入了‘神圣对话’的构图中。”,Web Gallery of Art网站如此解释道。

画中的圣徒们看起来像是宠爱这位淘气婴孩的亲戚朋友。这类构图的作品常会在背景中使用拉开的绿色窗帘或帘幕,像是拉斐尔著名的画作《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好似让观众瞥见天堂的日常一景。

波提且利(Botticelli)在他的《圣巴纳巴祭坛画》(San Barnaba Altarpiece)中也使用同样的技巧。天使们拉开布帘,展露出圣母子以及周围人物,每个人的表情都相当生动活泼。

多明尼克‧吉尔兰戴欧(Dominico Ghirlandaio)的作品《圣朱斯托修道院的神圣对话》(Sacred Conversation of the Ingesuiti)描绘一座雄伟宫殿的场景,圣徒和天使们簇拥在玛利亚和圣婴的周边。大天使出现在玛利亚身边——左边是天使米迦勒(Michael),右边则是天使拉斐尔(Raphael),而跪在圣母膝前的则是圣徒贾斯图斯(saints Justus)和齐诺比厄斯(Zenobius)。整幅画中布满了刚硬锐利的线条和丰富鲜艳的色彩,暗示这里是天国之境,背景中的果树和常青树则带入自然的景致。

当艺术赞助人希望在自己家中摆放这些更贴近日常的作品以用于祈祷时,艺术家们也相继回响。这类型作品因此成为当时意大利艺术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多明尼克‧吉尔兰戴欧(Dominico Ghirlandaio)的作品《圣朱斯托修道院的神圣对话》(Sacred Conversation of the Ingesuiti),1484年—1486年。蛋彩、木板,78.74英寸x74.8英寸。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斯,意大利。(公有领域)

从“神圣对话”中学习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使用“神圣对话”的构图技巧来激发更多人物之间的互动。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社交聚会:优雅的环境和柔美的音乐,细心的主人和安静且彬彬有礼的客人。

在当今各种形式逐渐淡化的时代,休闲聚会常聚焦在食物和饮品,鲜少有精神层次上启迪人心的谈话。不过,我们或可重温一下在正式场合中学习到的礼仪。像是圣经中三位天使在最后的晚餐时拜访亚伯拉罕、撒拉或耶稣一样,或许在我们下次的聚会中也会有这样重要的宾客登门造访。

原文Gatherings of Holy Ones: ‘Sacra Conversazion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