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蒋寿安研究认同经验 探讨空间环境和疏离感

蒋寿安与郑芳宜。(蒋寿安提供)

【大纪元2022年0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政大广告系毕业,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当代摄影、实践与哲学硕士,旅居伦敦的前立委陈学圣秘书蒋建宇之蒋寿安,创作领域跨足摄影、录像、表演和装置,其中的实践和研究借镜自己的身份认同经验,探讨空间环境和疏离感的模糊概念,与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创作所,使用录像以及装置讨论无趣、失败以及时间,在台北生活与创作的郑芳宜,在畚设计 broom design,以“影像场景二:镜子、镜面贴、投影机”参展,吸引不少爱好艺术者慕名欣赏。

蒋寿安与左母亲陈香君,右父亲蒋建宇合影。(蒋寿安提供)

蒋寿安指出,觉得想要别人“浪费时间”看蒋寿安的东西啊,因为在做无趣,就是想要别人读懂潦草的蒋寿安!如果你愿意花一些时间观看或是感受蒋寿安会很开心的。要你体会蒋寿安的破碎,你记得蒋寿安做很多很长很无聊的片子,体会被阻断、被介入、被抽离的那些,蒋寿安很谢谢你!然后想尽办法找到一种歪曲的角度观看蒋寿安,这样就好,形成属于你自己的叙事。

蒋寿安在展场入口处。(蒋寿安提供)

蒋寿安说,展览尝试透过物件的介入,使影像无法被完整观看,并能够以更加有机和灵活的方式呈现,消除影像的边界,并让空间成为作品本身。观者透过身体与空间的互动产生不一样的观看经验,可以在任何角落徘徊,选择自己的观看角度。

蒋寿安与郑芳宜使用镜子、镜面贴将窗户封起来,以限地制作的方式依照每扇窗户不同的尺寸去裁切和黏贴,再将投影机对准镜子,把影片反射到整个空间里面,让画面延展、扭曲、变形、破碎。(蒋寿安提供)

蒋寿安近期展览与经历包括,合制实验纪录短片《隔》(2021) 获选为其中短片频道第四季资助,并于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首映。受邀前往美国纽约及费城参与演出沈浸式表演《有鬼》(Where Are You Today?) (2022)。

蒋寿安与郑芳宜使用镜子、镜面贴将窗户封起来,以限地制作的方式依照每扇窗户不同的尺寸去裁切和黏贴,再将投影机对准镜子,把影片反射到整个空间里面,让画面延展、扭曲、变形、破碎。(蒋寿安提供)

展览中,两位艺术家使用镜子、镜面贴将窗户封起来,以限地制作的方式依照每扇窗户不同的尺寸去裁切和黏贴,再将投影机对准镜子,把影片反射到整个空间里面,让画面延展、扭曲、变形、破碎,让观众重新思考观看影像的习惯之外,也鼓励大家在展场中自由穿梭,寻找自己喜欢的位置看。

蒋寿安与郑芳宜使用镜子、镜面贴将窗户封起来,以限地制作的方式依照每扇窗户不同的尺寸去裁切和黏贴,再将投影机对准镜子,把影片反射到整个空间里面,让画面延展、扭曲、变形、破碎。(蒋寿安提供)

展出中总共播放六部实验短片,三部是蒋寿安在伦敦求学的两年期间做的,出发点都是以一个异乡游子的角度梳理当时的心境,第一部的声音是蒋寿安自己用带有口音的英语所录制的旁白,第二、三部则是请在台湾的友人们录下他们读诗的声音,传给在英国的蒋寿安,三部影像都是撷取自生活中的日常随拍,有些画面在英国,有些在台湾,透过音画交织以纾解乡愁。

另外三部影像是郑芳宜的作品,她的创作主要是在探讨无趣和时间,第一部是用不正常的阅读速度播放纯文字的内容,因为不容易获得完整内容,文字无法被轻易接受的时候,所以文字变成影像本身,第二部是重复列印跟扫描一张空白的纸一百次的实验,在制作过程中完全没有预期呈过结果会怎么样,她也不知道观众会获得什么,第三部是很简单的数字循环,观众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因此观众注意力会涣散,体会重复所带给他们的烦躁感。

在展览期间,有些观众给予一些深刻的回馈。有位观众认为进入展间之后首先透过郑芳宜的作品感受到了静谧感,而后在轮播到蒋寿安的作品时体验到了如喃喃自语般的旁白搭配上私影像,使自己很容易能够沈浸其中,带入自己的情感,最后他感觉自己在这个空间中被治愈了。◇

责任编辑: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