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

赖香伶获司法正义奖 苏咏盛案最难忘

司法正义行动联盟,11月30日颁发“立法院第十届立法委员司法正义贡献奖”,立法委员赖香伶受奖。(立法委员赖香伶办公室提供)

【大纪元2023年1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由法界学者、专家、NGO等代表担任评鉴委员,后由台湾公民人权联盟主责的的司法正义行动联盟,30日颁发“立法院第十届立法委员司法正义贡献奖”,选出五位立委获奖。台湾民众党立委赖香伶,先前计有四次获选为司法正义优秀立委,亦在得奖名单之列。

立法委员赖香伶与“立法院第十届立法委员司法正义贡献奖”奖牌合影。(立法委员赖香伶办公室提供)

授奖典礼上,赖香伶细数自己四年任内的立法成绩,其中由她提出并完成三读的行政程序法第128条修正草案,更协同司法、行政的三权合作,促成苏咏盛军冤案家属终获救济,实属难能可贵。

为表彰对司法正义有贡献的立委,司法正义行动联盟自本届立法院开始于每一会期进行评鉴,并对入选三次以上,且无重大负评者,颁给“立法院第十届立法委员司法正义贡献奖”。赖香伶认为获得此肯定,对她别具意义。

在进入立法院前,司法及法制跟她所熟悉的劳动领域稍有距离,且一开议,委员会的重要立法就是“国民法官法”当(2020)年为了是否采行陪审制,以及案件类型、来源、被告的程序选择权等争议,从委员会延续到院会,总计百余条的全新法案,就在历经3次朝野协商、超过31小时院会挑灯夜战、346次表决中完成三读,夜宿立法院议场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除了“国民法官法”,“行政程序法第128条”条文修正,对赖香伶来说也是深刻难忘。此一修法打破过去行政机关以及法院,就行政程序重开中,对于“新证据”要件的限缩适用。

新法上路后,根据法务部提供的统计,以2021年施行前后的两年比较,(除了国防部、党产会尚未统计)行政院所属机关及地方政府受理人民依同法条“发现新证据”申请程序重开,从35件仅准4件(11%),上升到78件准许31件(40%),确实已大幅提高程序重开的比率,扩大人民权利保障的落实。

更重要的是,促使修法的原因案件:“陆军上兵苏咏盛改恤案”,在黄虹霞等四位大法官首先发出不平之鸣,由赖香伶接力向国防部反应,在诸多学者及官员的协助奔走下,最终由国防部自行撤销原处分,改依因公死亡抚恤苏咏盛家属,可说是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协力完成的难得个案。

回顾自己在立法院提出的法案,赖香伶认为她的法律提案特殊之处在于,即使未必能够完成三读,但多具有开创风气且并非以讨好选民为优先考量,像是“多元人权保障基金设置条例草案”“立法院公共年金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劳工保险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外送平台管理暨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法草案”“宪法诉讼法第五十九条条文修正草案”“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二十八条条文修正草案”“刑事诉讼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检、警专业分工),其中有部分甚至是一般民众相当陌生的。

但赖香伶认为:“即使可能要到三五年后才能完成立法,但总要有人在此刻就进行推动。我希望以自己的棉薄之力,在当今‘只看下一任,不看下一代’的政治环境中,留下些许不同的声音与见证,作为日后前进的基础。”

回顾这四年的立法历程,由于第一年跟第四年都在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度过,赖香伶笑称这也是另类的“有始有终”,并向主办单位致谢,同时期盼这座奖项能一直举办下去,透过民间力量,让民众更认识立法院的优质立委,一起为司法正义而努力。◇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