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威尼斯画派大师笔下的宴饮与宗教节日

赏析“迦拿婚宴”与“圣罗格瞻礼”
卡纳莱托(Canaletto),《威尼斯:圣罗格瞻礼日》(Venice: The Feast Day of Saint Roch)局部,约1735年作,147.7×199.4 cm,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feast”一词有着双重含义:既可以指精心准备、通常伴有娱乐的庆祝宴会,也可以指一年一度礼敬某位圣人的纪念活动——称为“瞻礼”。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圣经》中记有许多特殊主题的宴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最后的晚餐”和“迦拿(Cana)婚礼”。在收录《圣经》诗篇(Psalms)的中世纪手抄本中,迦拿婚礼是很受欢迎的插画题材。在“时辰祈祷书”(books of hours,诗篇的同类手抄本,包含一天规定时辰所要念诵的祷文)当中,可以找到对基督教各个“圣日”(holy days)瞻礼活动的描绘。

在Les Enluminures画廊播客的“Feasts”一集中,克里斯汀‧拉卡尼罗(Kristen Racaniello)解释说:“时辰祈祷书前面的日历,通过列举当天的圣人节庆来说明日期。一年中,几乎每一天都是一个圣人的瞻礼日(feast day)。”这一天通常是圣人逝世的日子,瞻礼是对其一生的致敬缅怀。

几个世纪以来,对“Feast”的这两种定义,都在绘画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其色彩丰富的艺术传统,及这座城市引人瞩目的独特建筑风格,创作出了尤为壮丽的画作。

《迦拿婚宴》

保罗‧韦罗内塞(Paolo Veronese),《迦拿婚宴》(The Wedding Feast at Cana),1563年作,布面油画,677×994 cm,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众国厅(Salle des Etats)是巴黎卢浮宫参观人数最多的展厅,除展示《蒙娜丽莎》外,其余都是威尼斯画派艺术家的作品。大厅的墙壁是深沉的蓝黑色,以突显威尼斯画派作品鲜艳浓郁的红、黄、橙、绿等色调。

《蒙娜丽莎》对面是另一幅经典画作——保罗‧韦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的《迦拿婚宴》(The Wedding Feast at Cana)。这是卢浮宫藏画中最大的一幅,是艺术家受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San Giorgio Maggiore)岛上的本笃会修道院之托,为其餐厅的一面墙壁创作的。这座餐厅由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译注1)建造,是修士们集体用餐之处。意大利其它地区也有用《圣经》宴席场景装饰餐厅的传统,但直到16世纪中叶才在威尼斯流行起来,引领这一风潮的正是韦罗内塞。

仅用15个月就完成的《迦拿婚宴》,在当时备受赞誉;1797年,拿破仑的军队缴获了这幅画,并将其运往巴黎,此后就一直保存在那里。

保罗‧韦罗内塞(Paolo Veronese)作于1558—1563年间的自画像,布面油画,63×50.5 cm,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韦罗内塞以描绘场面华丽的油画闻名于世。无论是宗教场景还是世俗场景,他经常以戏剧化手法安排构图,让一群衣着华丽的人物置身于奢华的陈设中,并用炫目的色彩渲染他们的形象。帝王、国王和贵族家庭委托其创作的作品,包括祭坛画、肖像画、历史画,以及别墅和宫殿(包括总督府)内部复杂的装饰画。韦罗内塞擅长描绘大型宴席,作于1563年的《迦拿婚宴》就是最著名的范例。

这幅画描绘的故事出自《约翰福音》。在迦拿(Cana,译注2)举行的一场婚宴上,喜酒喝完了,耶稣行神迹,将六缸水变成了美酒。韦罗内塞将基督放在画作的垂直中轴线上,圣母则在旁边,他们头上发散着光晕,由此观众可以从画面130个人物中将他们辨认出来。圣母子身旁,坐着身穿古代犹太人服饰的门徒。

婚礼的宾客已经就坐,开始享用喜宴的最后一道——传统的水果和坚果,在这幅画作中,这包括象征婚姻的榅桲(quince,又称木梨)以及葡萄、椰枣和蜜饯。在最右边,仆人们有的俯身从石缸中倒酒,有的检视着杯中琼浆;而在最左边,身着奢华当代服饰的新郎,在新娘的陪伴下,正准备接过仆人递上的酒。整幅画的细节富丽堂皇,呈现了精工细作的金银餐盘、玻璃器皿、佳肴美馔、多种乐器,还有图案华美的丝绸锦缎。

保罗‧韦罗内塞1563年作《迦拿婚宴》局部,婚宴宾客。(公有领域)

婚宴场景中也呈现了侍者、雕刻师、厨师、乐师、猫、狗和鸟,这些形象有机地融入帕拉迪奥风格(the style of Palladio)左右对称的宏伟建筑。宾客身旁的粉色大理石柱廊外侧,是通往有围栏的仆人区的阶梯。画面更高处的阳台上站满好奇的观者,但这部分整体上被青金石般湛蓝的夏日天空所笼罩——这是根据修士们的要求,用最昂贵的颜料“群青”绘制而成。

威尼斯画派“景观画家”

(传)卡纳莱托自画像,19世纪早期英国画派作品,面板油画,33.7×27.4 cm,英国剑桥郡安格尔西修道院藏。(公有领域)

卡纳莱托(1697—1768年),本名乔瓦尼‧安东尼奥‧卡纳尔(Giovanni Antonio Canal),是威尼斯一位戏剧布景画家之子。他很可能是藉由给父亲做助手开始接受艺术训练的,但卡纳莱托很快就离开了戏剧场景设计领域,转而从事建筑景观绘画。卡纳莱托作为景观画家(pittor di vedute,英译view painter)闻名于世,他对城市胜景(特别是威尼斯)的描绘,既缜密又传神,因此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其新颖、富有想像力且技巧高超的景观画,是基于精妙的人物和建筑素描底稿,但有时为了创作出更悦目的佳构,他也不受现实景观准确性的局限。

1730至1752年间是卡纳莱托艺术生涯中最受赞誉、也最高产的时期。美国华府国家美术馆(NGA)网站的卡纳莱托小传中说,他出色地“捕捉到了那些年威尼斯的光线、社会生活与建筑,其敏锐的感知力和画作的光亮度,奠定他史上最伟大实景画家(topographical painter,又称胜景画家)的声誉”。他的这些画作经常记录威尼斯的宗教庆典。创作于1735年前后的《威尼斯:圣罗格瞻礼日》(Venice: The Feast Day of Saint Roch)就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描绘的是8月16日这一天的传统节庆,圣罗格(St. Roch,译注3)是除疫主保圣人。

卡纳莱托,《威尼斯:圣罗格瞻礼日》(Venice: The Feast Day of Saint Roch),约1735年作,布面油画,147.7×199.4 cm,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作品呈现了圣罗格大会堂(Scuola Grande di San Rocco,画面右侧,译注4)为纪念圣罗格而举行的节日弥撒刚刚结束的场面。作为宗教慈善组织,该会堂是画作背景中的核心建筑物。卡纳莱托用画笔捕捉到了会堂的石雕、雕刻柱和彩色大理石镶饰。他扩展了会堂前的广场空间,以便在画中容纳更多的人物。卡纳莱托移除了现实中的一些建筑,以便观众能更清晰地看到行进的队伍。(译注5)

从会堂中走出的是威尼斯的显贵和外国使节。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是位于画面左侧中央的总督——选举产生的威尼斯共和国元首。他身穿缀有朱砂的金色礼袍,一名随从为他撑起一把金黄色的伞,以遮挡夏日骄阳。事实上,一条帆布遮阳篷为整个人群提供了遮阳的效果。卡纳莱托对遮阳篷结构特征的描绘,创造出了一条起伏的水平线,突显了行进队伍中人物的动态。

场景中其他的达官贵人服饰奢华,头顶白色扑粉假发;画家的笔触充满活力,并以厚重颜料加以点缀。总督右侧身穿带帽黑斗篷的是教宗使团代表,法国大使则站在总督左侧。为纪念14世纪那场黑死病和圣徒罗格,人们手持一小束馨香四溢的鲜花——称为“nosegays”,这是瘟疫期间用来掩盖难闻气味的鲜花(译注6)。

卡纳莱托《威尼斯:圣罗格瞻礼日》(Venice: The Feast Day of Saint Roch)局部。(公有领域)

一大群人注视着这支庄严的队伍。其中许多人物都以一定的角度画成,让观众恍然觉得自己也是他们一员。保存这幅作品的伦敦国家美术馆,在其网站上这样描述:“卡纳莱托开创了一种绘制大量人脸的特殊手法——他在额头和脸颊上使用高光来表现每个人的头部相对于光线的角度,并用色点来表现眼睛、下巴和鼻子。”许多人物都体现出个性化的面部特征,并透过着装和姿势表现出性格:其中有手持天平的小贩,有乞丐、小偷,还有来自近东的游客。尽管卡纳莱托画过威尼斯宗教节庆活动的多个版本,但此画却是描绘总督参加圣罗格瞻礼的唯一画作。

保罗‧韦罗内塞(Paolo Veronese)演绎了一场以神迹为主题的喜宴;卡纳莱托(Canaletto)则描绘了他那个时代的圣人纪念活动,展现出宗教节日的辉煌壮观。两位艺术家都彰显了威尼斯画派艺术与这座城市本身的神奇。

译注:

【1】帕拉迪奥(1508—1580年),文艺复兴时期北意大利建筑大师,其作品是基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神庙的对称性、透视性和展现的价值。其论文《建筑四书》对欧洲的建筑风格影响深远。

【2】迦拿,耶稣基督故乡拿撒勒(Nazareth)以北的小村庄。《圣经》记载了耶稣在迦拿行的两次神迹——变水为酒、治好大臣垂死的儿子。

【3】圣罗格(1295—1327年),基督教免除瘟疫疾病的主保圣人。他20岁左右从法国步行前往罗马朝圣,途中遇鼠疫爆发,便终止旅程,因着耶稣之名和祝福治愈不少病人,多地瘟疫消失。他自己也染上了鼠疫,最终不药而愈。安全返乡后,他被民众误会为奸细,死在狱中。从1576年开始,他被列入教会瞻礼的圣人、威尼斯共和国的主保,每年8月16日成为他的纪念日。

【4】圣罗格大会堂,活跃至今的世俗慈善兄弟会,以保存丁托列托众多画作著称。毗邻的圣罗格堂(此画背景左方)安放着圣罗格的遗体。

【5】现实中,由于荣耀圣母圣殿(弗拉里教堂)的位置太过靠近,无法看到卡纳莱托展示的广阔场面。

【6】一说人们在疫情期间携带小花束,是因相信其香味有助于防止疾病传播。

原文Venetian Painted Feast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米歇尔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艺术顾问,居住在纽约。她撰写的文章涉及艺术史、艺术市场、博物馆、艺术博览会和特别展览等一系列主题。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