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闻

纽约庇护安置收紧 华人走线客排队8天才得安置

位于曼哈顿兰德尔岛(Randall's Island)的庇护帐篷城。(读者提供)

【大纪元2023年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丹纽约报导)暂住在纽约市庇护所的华人走线客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庇护所住满30天后,就算重新提出申请也很难获得安置,他排队排到三千多号,排了8天,才被重新安置到布碌崙的一个庇护所,“我感觉政府是故意往后拖,不想安置那么多人了。”

而在这8天排队过程中,他要不坐在椅子上过夜,要不睡在地板上。

这名华人走线客严翔对本报说,他感觉到纽约市对寻求庇护者的安置明显在收紧,“听别的走线来的人说,她看到有很多床位空着,但是不收人了。”但他理解纽约市要安置这么多庇护客“确实压力挺大的。”

纽约市的《庇护权法》(Right to shelter)实施了四十多年,1981年法院要求纽约市为每个要求临时住房的无家可归者提供临时住房,但自2022年春天以来,已有超过15万南部边境非法越境者蜂拥进入纽约,纽约市政府感到不胜负荷。

今年5月市长亚当斯要求暂停已在纽约实施了四十多年的“庇护权法”,他说“庇护权法”是一项过时的规则,对于数量空前的新来者来说,纽约人已经无力维持这项规则。纽约州长霍楚也说,庇护权法被错误解释成适用到所有寻求庇护的无证移民,这样不合理。

虽然法官尚没有决定终止《庇护权法》,但它似乎已在悄然终止或名存实亡。从今年10月份开始,市政府采取新的措施:寻求庇护的家庭住庇护所满60天后,要求他们重新申请,且不保证获批;从12月份起,单身的成人庇护客,在庇护所停留的期限为30天。

位于曼哈顿兰德尔岛(Randall’s Island)的庇护帐篷城。(读者提供)
位于曼哈顿兰德尔岛(Randall’s Island)的庇护帐篷城。(读者提供)

严翔今年11月初走线进入美国,在曼哈顿兰德尔岛(Randall’s Island)的庇护帐篷城住满了30天后,就不能再在那里住了,需要重新申请床位,但过程非常周折。

他说,“罗斯福酒店”对重新申请床位的人已经不再接待了,“给你戴个手环,告诉你要去(东7街)185号(天主教学校)排队,我的号排到3000多号,我看到后面已排到6000多号 了。我等了8天,终于分配到布碌崙一个庇护所的床位,排到6000多号的人估计要排10天。”

在这8天的等待中,他白天在东7街185号的天主教学校排队,晚上被政府用车拉到布朗士3大道4006号的地址,“没有床,没有铺的,没有盖的,就一把椅子,就给你在那里过夜。白天再用车把你拉回到185号这个地址排队。”

转来转去,折腾了8天,他终于分到布碌崙一个庇护所的床位,可以再住上30天,但那里没有热水洗澡,“我一个多星期没洗澡了,所以不管那么多,就算凉水也洗了个澡,但着凉了,第二天发烧了。”

严翔还被问到是否愿意到外州,政府可以为他提供免费机票,“工作人员说,纽约现在太困难了。”

来自山东、目前住在兰德尔岛庇护帐篷的走线客储玮,目前正在与走线客同伴在法拉盛找房子,他说兰德尔岛帐篷城安置了至少三千人,“我所住的帐篷听说有680个床位,全住满了,一个营地有6个帐篷,所以三千人是绝对有的。”

今年三十多岁的储玮说,走线路上他使用了“30种交通工具”,虽然千辛万苦,但他并不后悔。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年轻人走线呢?储玮说:“选择走线的,要么是走投无路的,要么是有特殊原因,要么是被共产党迫害的。”

他说,现在国内的经济环境非常差,“没有特别顶尖的技术或者特别深厚的家底,现在是很难熬住,内卷特别严重。我家里有人开厂子,他们竞争到什么程度?赔本卖产品,目的是竞争——我只有把对方卷死,我才有机会继续赚钱。”

另一位目前住在兰德尔岛庇护帐篷的走线客黎强,听到严翔的折腾经历后,马上决定不再重新申请庇护所了,虽然他目前的床位只能睡到12月23日,“我们已经不抱希望了,所以我们准备租房子了,但是现在法拉盛的房子不好找,因为进来的人太多了。”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