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内幕】驻美大使难产 中美关系跌入冰点

2022年12月30日,中共宣布驻美大使秦刚升任外交部长,引发关注。图为2013年12月,秦刚担任中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时在北京的一个活动上讲话。(CNS/AFP)

【大纪元2023年04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雯综合报导)“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那就是面子。你可以看到这种关系永远存在一个‘作用和反作用’的反馈循环,……我们互相都快把对方逼疯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访问学者查尔斯‧弗里曼(Charles Freeman)说。他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2年访问中国、对美中关系进行破冰之旅时的翻译。

随着对抗中共成为美国两党共识,华盛顿支持台湾提高军事防御能力及扩大其国际存在的政策,以及习近平上个月对莫斯科的高调访问,如何处理被认为是日益对抗性的美中关系,成为双方都头痛的一件事情。

“(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将会被派驻华盛顿DC,他将进入一个雷区。厚道的解释是他们(中共)在犹豫,另一个解释是他们有些惶恐不知所措。”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常务董事罗里‧丹尼尔斯(Rorry Daniels)在分析为何中共方面迟迟没有正式任命谢峰为新任驻美大使时这么说。

北京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驻美大使了,这是自1979年美中关系正常化以来最长的一段空缺时间,中国驻美大使的难产反映出美中关系的低迷状态和黯淡前景,甚至可能再次跌入冰点。

美国推测谢峰会是下一任驻美大使

“我觉得很可能,在中国(中共)领导层正在处理如何应对美国政策时,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正式确定谢峰和他(在美国)所有将要会见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丹尼尔斯认为。

外界普遍预计共产中国的下一任驻美大使将是谢峰,尽管北京还没有宣布对他的任命,但是3月24日在北京会见美国高管时,谢峰扮演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了他是中共的驻美大使第一人选。

即将年满59岁的谢峰目前是北京负责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亲共媒体描述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与美国有着广泛的联系和经验。

北京的前任驻美大使秦刚在去年12月被突然晋升为外交部长兼国务委员,华盛顿的许多人认为,秦刚12月底离开DC后,谢峰很快就会被任命接任大使职务,不过当时没有发生。接着人们猜测谢峰的任命公告会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发布,但是也没有发生。

这个职位上一次的最长空缺发生在1995年6月,当时华盛顿允许台湾总统李登辉以私人行程名义到访美国,北京方面随即召回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几个月。

美国外交专家认为,谢峰的任命程序不像美国这样严格和复杂,一些有两党争议的人选在国会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获得批准。

“北京没有参议院,没有国会听证会,就是那么决定的”,巴克内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教授朱志群(Zhiqun Zhu)说,“我相信……这是北京对我们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秉持“战狼外交”的秦刚担任驻美大使17个月。据悉,他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剪彩和会见美国地方领导人上,而与白宫高级官员的接触非常有限。

这种冷淡的双边关系似乎是互相的,美国驻北京的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试图接触中国高级官员时面临更多的“闭门羹”。“他们不跟我们说话”,伯恩斯在去年10月接受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采访时透露说。

“我们希望能够达到,可以非常详细地表达我们的分歧,超越我们的议题,并就如何降低这里的火气进行真正的对话。”

北京实质上冻结了美中双边高层外交接触

“中国(中共)在捉弄美国(China is ghosting the United States)。”美国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4月5日用这样的标题直截了当地批评中共利用冻结美中双边高层外交接触来戏耍美国。

在一只巨大的中共高空间谍气球于1月底到2月初从西北向东南游荡了美国大部分领空后,拜登政府推迟了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定在2月初的北京之行。

之后,拜登政府一直试图重启美中高层会谈,包括重新安排布林肯的访华行程、其他美国高级官员的访华事宜,以及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的电话通话。但是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共方面一直拒绝美国的努力。

为了缓解日益动荡的地区紧张局势,华盛顿越来越多地开展外联,希望守住“护栏”,防止可能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意外冲突,特别是“擦枪走火”,而北京则漠视无赌。

例如在2月初,美国击落第一只中共间谍气球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很快就通过美中军事热线表示,希望与中国国防部长沟通,但是遭到中国官员的拒绝,这导致紧张局势继续加剧。

鉴于俄罗斯武装入侵乌克兰的教训,美国在努力增加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努力加快已经严重延迟的已出售武器的交付,并加强与台湾的官方接触,旨在确保处于“第一岛链”上的台湾这个亚洲民主灯塔不会被咄咄逼人的中共政权以武力吞并。这令中共当局越来越不满,它称这些接触会鼓励台独分子。

而美国国会众议院新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4月5日在加州会见台湾总统蔡英文的举动更被中共认为是“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白宫则告诉中国方面不要对此“反应过度”。

蔡英文自从2016年上任台湾总统以来,这是她第七次对美国进行“过境访问”,她以前的每次“过境访问”也都令北京震怒,并令美中关系结冰,但是每次访问过去之后,美中关系都会回温反弹。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主席欧伦斯(Steve Orlins)表示,蔡英文与麦卡锡的会晤没有“官方”访问的正式身份,这意味着蔡英文返回台北后,美国与中国的“外交互动应该会重新开始”。

习近平也拒绝和拜登通电话

“我们认为,领导人层面的接触,尤其是考虑到习近平手中的权力集权,对于促进我们两国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参与推动习近平和拜登在2021年秋季进行视频峰会的一位拜登政府高级官员曾经这样说,因为美国官员发现,美中较低级别官员的会谈几乎不会带来进展。

自拜登上任以来,与中国方面保持定期的和有意义的交流一直是其政府面临的挑战。

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拜登与习近平就缓和美中紧张局势达成了一些计划,从一系列部长级访问(包括布林肯今年2月的访华计划),到习近平今年11月前往美国加州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峰会为高潮。

但是中共间谍气球的出现阻止了布林肯的2月访华行程,也让习近平11月的美国之行变成未知数。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个月向媒体透露说,白宫希望在3月13日中国“人大”会议闭幕后敲定习近平和拜登的通话安排。中共外交部回应称,北京并不急于让这两位领导人重新建立联系。

一周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重新提出了美国希望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的愿望,但是北京方面并没有公开回应。

面对分歧,拜登政府希望增加沟通,而习近平政府则拒绝沟通。驻美大使的长期空缺也进一步障碍了这种僵局的缓和。

巴克内尔大学的朱志群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关系不好时,这里没有大使;但是没有大使,他们就无法(在美国)取得进展。”

美国担心中共拒绝沟通可能导致重大危机

“中国人(中共)一直不情愿参与围绕建立信任、或通过危机沟通或热线的讨论”,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Indo-Pacific)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上周在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一个活动上说,“鉴于我们的部队在附近行动,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些美国官员担心作为竞争对手的北京与美国与缺乏沟通,可能在重大危机中产生全球不良影响。

拜登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中双边的军事危机沟通仍然受阻,北京拒绝与美国合作开发可靠的系统,以帮助防止在南中国海的冲突升级为军事危机。

而美中高级官员的零星互动不足以恢复有意义的对话。一位前国务院官员指出,沙利文在上周与新上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最高外交官王毅进行了交谈,“这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但很少使用”,因为这种沟通的敏感性。

这位前国务院官员预测,只有当中国新任驻华盛顿大使谢峰真正就任后,美中之间的整体沟通才能得到扩展。

两国政府现在也在进行一些穿梭外交。例如上个月,负责中国和台湾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里克‧沃特斯(Rick Waters)悄悄访问了中国,同时也恰逢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访问华盛顿。崔天凯是秦刚的前任。

两位美国官员向“政客”证实了崔天凯的到访,并指他访问了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位未获授权公开发言的国务院发言人说:“我们仍然致力于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态度管理双边关系。”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