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共造假数据 分析:无力解决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无法复苏被认为是2024年全球十大风险之一。图为北京市中心一个建筑工地。(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4年03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骆亚采访报导)中共日前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其中失业率仍然高企,同时被曝光数据造假。专家分析,就业需要扩大内需,但中国内需依然相当疲软,房地产业萧条,经济难有起色;至于造假已成中共常态,它已经无力解决经济问题,无法解脱困境。

官方失业率没有说服力 专家析失业率为何高企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一(3月18日)公布了2024年1、2月的经济数据,其中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从去年12月的5.1%上升至今年1月份的5.2%,再到今年2月的5.3%,这使失业率又回到了去年7月的水平。

旅美政经学者李恒青19日对大纪元说,现在公布的失业率是5.2%,最后到了5.3%,5.317%,但这个东西没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失业率,那个广大的农村都不在覆盖范围内。

据2015年官方数据,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40%多。“国家统计局只统计城镇人口失业率,农村根本就不算,农民工也不算,现在有大量农民出去打工啊,他们都不在考量范围内,所以什么5.2、5.3,没有任何说服力。”

中国的经济问题之一就是失业问题。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19日对大纪元分析,在实体经济方面,至少可以列出三个重要危机,就是房地产危机、失业危机,还有通货紧缩危机。

而在金融领域,“我们也可以列出至少有三个危机,就是债务危机、资金外流危机,还有信心危机。将来演变成金融危机,这个都是在发展中和进行中的。”

他认为,“关于失业危机,原本早就存在。从年轻人的失业率到一般,也不能说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学生,而是25岁到55岁,一般正常工作年龄,这个失业率也是很严重。”

吴嘉隆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动能。原本要支撑中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使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人群能够找到工作。但是经验上,中国的GDP成长率要保持在6%,这是一个重要关卡。

“现在不管是5%、5.2%,甚至以后4.5%或4%,低于6%都是一个不太妙的情况。这个情况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以为5%还不错。其实对中国来讲,因为有庞大的人口要就业,所以根本问题在于提供足够的订单。包括外来订单和本国内部订单,就是外需和内需这两个来源。”

就业需要扩大内需 中国内需依然相当疲软

占中国GDP近30%的房地产行业就是一种强大内需。吴嘉隆分析,它在出口导向之后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填补出口之外的需求不足。但是现在,房地产饱和,出口也不行了,受到西方限制、贸易战等等。

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势未解。周一的官方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对比去年同期下降9%,尽管去年12月跌幅一度超过2成,跌势趋缓,但新建房屋销售额下滑幅度仍达24.1%,显现出房地产行业的脆弱性依旧是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

此外,官方本月9日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睽违5个月再度上涨。分析师认为,该项数据反弹主要受益于黄历新年假期期间的消费热潮,但可能仅是短暂的。

品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对法新社表示,考虑到中国新年的因素,现在断定中国通货紧缩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内需依然相当疲软,新房销售也未能趋稳”。

吴嘉隆认为,有需求才能够把经济资源投入于生产和就业活动,然后创造所得,提供消费、投资、政府税收等等。

“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观察呢?和其它国家一样,就是看你能够吸引到多少需求。国内自己的需求是肯定要的。如产能超过本国消费需求,必须出口到国外。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的前期,需要靠国外的需求来消化产能。”

吴嘉隆解释,外需跟内需的搭配是很重要的,“一开始是比较偏重外需,叫做出口导向。接下来必须不断地吸引到内需,能够创造内需。这就是房地产这个行业扮演的角色。”

但是房地产业崩塌了。他认为,现在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办法找到新的需求来源、新的订单来源,于是各种产能就会变得过剩,想要工作的人就会找不到就业机会。

吴嘉隆总结,归根结底是经济结构的失衡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因为依赖出口太久,依赖国外需求太久,国内需求没有发展起来。“要从需求端来创造就业机会,创造新的产业,提供新的订单等等。这样才能够长久,持续不断地维持就业机会的开发。”

经济数据被曝造假 分析:中共造假成常态

此外,外界发现,中共发布的上述一系列经济数据中有造假的数据。例如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但是,大纪元记者在统计局官网核实了2021年以来1-2月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2022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2021年45,236亿元),同比增长12.2%;2023年,此数据为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

但是今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显然比去年同期的53,577亿元少了2,730亿元,下跌了5.1%。

再例如,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投资数据,2023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而2024年1-2月份,此数据为11,842亿元。统计局称同比下降9.0%,但实际情况是减少投资1,827亿元,同比下降是13.37%。

“国家统计局越来越不要脸”,最早披露中共经济数据造假的独立时评人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说。

李恒青表示,他们一点都不觉得丢脸。“现在从习近平到底下各级官员都知道在造假。然后摆出一个架势,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真的是这句话,这不是开玩笑。用这种(造假)方式要进行到底了。”

“但是世界接不接受啊,这个国际社会接不接受,还真就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李恒青分析,习已经知道做什么都没用,中国经济已经无药可救,但是他还想救。因为现在有个特别大的问题,经济表现好坏决定了执政合法性,一是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一是习近平还能不能继续当下去的合法性,这成他的最大挑战。

“现在他们无所顾忌,原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现在已经完全不管了,管也管不了了。就按照造假的方式,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王沪宁、新华社、各方都在唱。所有的官媒必须跟着。就这么一个盘算,我就这么唱下去了。”

中共造假数据 如何观察中国经济?

吴嘉隆也认为,“数据是真是假,这个问题已经不值得谈,因为中共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从GDP成长率这么大的数据到其它的都已经靠不住,去谈它没有意义了。”

他透露,“大陆朋友跟我讲的,现在为了维持GDP成长率发明了一个新办法,就是把上个年度的产值下调,比如本来说4.5%还是5.2%等等,把上个年度的数据下调,然后今年哪怕本来只是增长1%或者0.5%的,因为把去年的数据下调,今年看起来就可以成长4%、5%。是这样玩的,现在都把上个年度的数据修正下调,然后今年就可以有好的增长率,然后一再重复,到了明年的话再把今年的数据下调,明年又有成长率。”

“你说这样的数据怎么分析?没有意义了。所以,从经济形势的判断跟解读下手,而不用去管那些数据。”

吴嘉隆说,“如果真要看的话,很简单,就用两个地方做指标,上海跟深圳。深圳是制造业中心,上海是服务业、金融业中心、航运中心。这两个地方的卖场、餐厅、消费者常去的地方,你去看一看有没有萧条。这个叫田野调查。”

他说,“深圳以前都是庞大的制造业跟出口重镇,你就看它的商办;上海的商用办公大楼的行情怎么样,就看这个就行了。深圳也一样,你从商业办公大楼的行情可以看出来当地的商业活动。”

“然后去推敲,再搭配消费者去的地方,卖场、电影院、餐厅、游乐景点等等,你去看一下,然后做个对比,你就可以知道经济的情况现在是变好还是变坏。”

责任编辑:房夏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