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活

孩子收出养 无血缘仍可爱

媒合出养后,收养家庭(左)与出养方(中)互动、交托,当中都会有社工(右)陪同。(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提供)

【大纪元2024年04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台北报导)“收养”历史悠久,台湾从传统“过继”延续香火,到贫困农村“童养媳”,乃至台剧《星星知我心》手足分送不同家庭,拼出台湾收出养雏形。国际上也不乏影视作品探讨收养议题,如韩国《回到首尔》、日本《晨曦将至》以及美国《速成家庭》等,诠释不同出养故事。

媒亲阶段,养父抱小孩(左一)、养母(左二)跟保母(右一)在交接照顾事宜,社工(右二)陪同。(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提供)

台湾2012年修订《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收出养制度明定非血缘及一定亲等外收养都须委托团体媒合,并增加收养人应接受亲职准备教育课程、社工访视评估等项目。

分享两个收养家庭的故事,分别发生在1996年修法前、2021年修法后;前者收养的孩子现年31岁,收养长达28年;后者孩子3岁半,加入新家庭2年多。

故事1 努力修复跟女儿的关系

月古(化名)与先生都是企业主管,本想当顶客族,30岁时突然萌生“好想有个女儿对我撒娇”念头,试管无果,经亲友介绍,在1996年收养一名3岁女童(昵称小妞)。

“我想要大一点的孩子,不用喂奶、换尿布,当现成的妈。”初见面孩子不怕生,月古当下决定收养,跑法院公证,不到1个月孩子就接回家。

小妞初到家经常哭闹,每天起床第一句话就是“不要、不要”,尽管疼爱孩子,但不懂孩子情绪的新手妈妈顾到精疲力尽,夫妻俩都要上班,孩子托乡下婆婆照顾。

直到7岁读小学带回家,小妞行为越来越偏差。“我上班中午便当吃一半,接到老师打电话告状,说我女儿偷东西”,“我实在很气,我什么都给她最好的、最贵的,跟小公主一样宠,为何去偷同学几十块的塑胶铅笔盒?”后来得知,因为老师特别喜欢某个小朋友,小妞故意惹那位同学伤心。

孩子不断被转移照顾

孩子在学校闯祸、先生生病、工作压力等所有重担一次压下来。月古自认不会管教孩子,只好把她送到亲戚家、住宿学校,佛教小学、基督教学校,甚至看心理医师、学才艺、打坐读经,试了各种方法,亲子关系都没改善。

母女冲突不断,造成信任撕裂,“9次偷东西,第10次不是她,但我错怪她,结果伤了孩子的心”;还有一次,月古太生气对国中叛逆期的小妞说,“你全身上下都是我给的!”孩子受刺激夺门而出,“这是我对她讲过最重的话”。

再来一次,还会收养吗?

月古反思,“遇到问题我只想找专家解决,不断把她往外送,却没试着改变自己,去配合她、了解她”,“小时候,她到处闯祸,应该是想引起我的注意,长大后搞失踪也是无声的抗议,但我得到的都是心累的感觉。”

“对我来说,是一段伤痕累累的过程,但我不后悔收养,我跟孩子的缘分,从没分亲生与非亲生。”如果能重来一次,月古不会把女儿到处送了,她给女儿金钱和物质,最欠缺的却是真正相处陪伴的时间。

“努力修复跟女儿的关系”,这是月古正在做的事。

故事2 建立好关系 血缘并非最重要

民进党新科立委沈伯洋(Puma)与太太曾心慧,2021年7月透过励馨基金会完成收养13个月大的女婴。过程历时2年半,目前孩子已3岁半,生活十分甜蜜。Puma对于收养不主动提也不否认,孩子“身世告知”,一开始就没打算隐瞒。

Puma表示,大学时关注少年犯罪领域,想“更早接住他们(特殊家庭孩子)”,他与太太交往过程不断沟通,也积极说服长辈,最终获得正向支持。

没血缘够爱吗?

一开始,亲友担忧没血缘难爱孩子,也害怕原生家庭反悔。Puma认为,血缘并非最重要,只要好好建立关系,就像夫妻也可以很相爱;至于出养端,社工会谨慎确认生父母意志与预备,机构事前办理准备课程、安排三方会面,消除猜忌、增加理解。

Puma女儿叫“麻糬”。孩子刚到家很没安全感,经常大哭,太太必须维持同一姿势抱7小时才能安抚她,Puma也努力上机构提供课程,充分做好收养功课;一路以来,夫妇俩耐心陪伴,1个月后,麻糬睡觉首露微笑(较为放松),当下Puma与太太感动到哭。

励馨官网提到,尽管照顾初期孩子不适应、夫妻相处时间变少,但回头看整个收养历程,Puma与太太形容是顺利、愉快的,这和收养前谨慎思考收养动机有关。无论是亲生还是收养,教养都差不多,都是一步一步学习当家长。

收养准备课程,收养人正在上关系团体课程。(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提供)

Puma 家收养历程

► 申请、缴交自传、推荐信、财力证明等,通过审查后要上课。

► 亲职准备教育:心理建设、亲职、育儿问题。

► 评估:社工家访,含心理评估、确定收养目的、夫妻关系等,此阶段约15个月。

► 媒合配对:可勾选偏好,特殊条件、疾病接受度、父母背景等,可接受就看照片,渐进式接触。

► 6个月共同生活期:孩子至收养方照顾,此阶段三方会面、有权撤回出收养决定。

► 法院程序:向法院声请裁定认可收养,入籍。

(注:实际流程,单位间可能有差异)

资深社工:时代的故事 收养的轨迹

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督导林容告诉《大纪元时报》,这两个故事碰巧呈现了时代背景。2012年《儿少权法》修正是收养服务的分水岭,由故事1可知,早期收养多半靠自己摸索,虽然孩子可马上带回家,风险可能是尚未准备好。

现在收养流程制度化,透过媒合机构可协助收养端提早做更多评估与预备,但收养时间拉长,程序要走1年半~3年不等,期间得上课,包括“什么是收养、收养义务与责任,会遇到什么状况以及身世告知、亲职教养、夫妻关系”等。

林容分享,曾有不孕收养者直言“只缺个孩子,我的人生就美满了”,但孩子是独立个体,并不是来成就家里所“缺”,而是家要重新融合新成员,人生并不会因为有孩子后,就梦想实现、一帆风顺。

为了避免“现实跟期待的落差”,媒合过程社工会与收养方讨论,因为“收养是一辈子的事”,孩子离开原生家庭已经令人不舍,出养过程被转来转去换地方,最后到收养家庭,内心很没安全感,如果又被“遗弃”,要孩子如何接受?社工尽力教育收养父母,让他们做好迎接孩子的准备。

媒亲阶段,养父抱小孩(左一)、养母(左二)跟保母(右一)在交接照顾事宜,社工(右二)陪同。(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提供)

不管怎样 爸妈还是很爱你

林容说,依附关系建立的黄金期在2岁,但有时收养父母可能相遇2岁以上的孩子,或孩子因寄养阶段转换环境产生不安全感,都可能影响依附关系。只要愿意多花心力,加倍与孩子共处、加倍互动时间,在稳定环境与关系下,都能弥补缺失的安全感。

林容提醒,孩子融入新家庭,收养爸妈要“抱着好奇心”,不去设限,而是探索与发现,如果预先带有期待跟框架,亲子关系会比较紧张;而家长要是真的做错,必须跟孩子和好、道歉,让小孩知道“不管怎样,爸妈还是很爱你”。

有多少等家的孩子?

目前等待出养孩子为835个。根据“2022年儿童及少年收出养媒合服务概况”资料显示:

收养准备课程,收养人正在上关系团体课程。(励馨基金会台中分事务所提供)

► 成功被收养数量,法院裁定认可215人出养,国内出养105人、国外出养110人。

► 出养童73%有特殊家庭背景,如家庭成员有毒瘾、家族遗传病、生父母犯罪服刑;类型多数是儿少保护个案、一般身份小孩,少数是在台出生非本国籍儿少、弃婴以及未成年怀孕等。

► 身心状况:身障有11人,迟缓或疾病80人,其余66人为一般或无法判断。

► 原生家庭出养原因:支持系统不足(22%)、经济状况不佳(22%)、未婚生子(15%),其余原因包括单亲、家人无法接纳、地方政府监护、意外怀孕子女过多、主要照顾者健康问题、受虐童、外遇所生、弃婴等。

► 收养者年龄40~50岁占70%、50~55岁13%、30~40岁9%、55岁以上7%。收养原因(复选):喜欢孩子26.4%、生育困难23.7%、孩子作伴15%、其他12%、愿意照顾有需要的孩子11%、传宗接代4.4%、长辈要求4.2%、产生感情1.7%、继承家产1.2%。◇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