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母亲的诗 缕缕系念拳拳孝思

孟郊《游子吟》。(清玉 绘图/大纪元)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两位古代诗人献给母亲的诗。

孟郊:《游子行》 不见萱草花

谈起母子亲子情,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的至性之情深深烙在他的心中,也印在后人心中。孟郊还有一首《游子行》,前后两诗互相照映衬托,展现天涯游子与母亲之间缕缕的牵念与孝思。

孟郊《游子行》: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这首《游子行》,以萱草生堂阶起首,最后以不见萱草花收尾,孝子之思尽在萱草花上回环代替了千言万语——天涯游子胸怀中不能尽孝慈堂下的愧意。

萱草花又名忘忧草,属于百合科萱草属,叶子细细长长,红黄色或橙黄色的花俗称“金针花”,花开一日即谢,明日再开另一朵,好像母亲的爱日日常新如一。萱草花有着温厚从容、和煦洁净的气质,宛似宽厚仁慈的母亲。萱草种在家中北堂之台阶下,让在北堂起居的母亲忘忧,成为母亲的象征。

孟郊《游子行》通篇但言慈亲思子,“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反衬了孝子思亲的幽幽挚情。

繁华花花世界中,今朝仅取一朵萱草花,即能抚慰劬劳亲心,让亲忘忧!(Shutterstock)

孟郊:《游子吟》寸草春晖

苦吟诗人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除了上述《游子行》之外,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游子吟》,鲜明的孺慕之情,感动千古人心。诗反映了他真实的人生故事,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游子吟》(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父亲是昆山县尉,是古时县长的佐贰官,职掌维护地方治安追捕盗贼,调查犯法作乱的事,薪俸不多;孟郊的母亲操持家务,事事亲为,省吃俭用。贫穷并没有让孟郊低眉,也不能限制他洋溢的诗才,但是他无意于科举仕途,年轻时就隐居嵩山,视中举任官为浮名。

然而,这个天涯游子的内心,深深记挂着一件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而自己近四十,“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为了不再给年华老迈的父母添忧,四十岁的孟郊回到故乡湖州,考取乡贡,但是接下来两次进京参加科举都落榜。

孟郊灰心地想放弃科举,但是,母亲并不气馁失望,她殷殷鼓励儿子,鼓起他再三出马应试的勇气。这一次已经四十五岁的孟郊终于登上进士榜。这就是他诗中所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系的背景。

“寸草心”是子女奉养父母,感念父母劬劳的一点点回报。中举后,他出任溧阳县尉,迎接母亲前往溧阳奉养,尽一己的孝心。然而,他认为这样的迟来的一点点反哺,相对于父母无尽的无私的照拂,真得算不上什么!

孟郊的《游子行》和《游子吟》透过萱草、游子身上衣、寸草春晖,托物寄情,情深无尽,千古不淡,正是道出了亲子之间天然的真情至性,让人子读来,孺慕之情、反哺之心油然自生。

乱世古人王冕:《墨萱图二首》

到了元末明初乱世中,高古之士王冕的诗中也有许多的萱草影像,描绘他孝顺母亲、体贴母亲的心情。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是农家子,从小家贫,八岁时趁着放牛时就偷偷进入学堂听秀才们诵书,然后默记在心中。即使丢了牛受到父亲责打,他热爱求学之心依然如故。安阳的韩性认为他不同寻常,就收他为弟子。

王冕博通经典,不慕功名,喜爱诗文书画,尤其善画梅花,人品也有如梅花般坚贞清高。他不愿当官,隐居九里山,明太祖征他出仕,未就。

他对双亲非常孝顺,父亲死后,他将母亲迎入城中奉养。王冕的诗《墨萱图二首》,寄咏北堂萱草,表达了孝子感念慈母之情。

《墨萱图二首 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母亲的心如萱草的和煦,五月薰风吹来,摇摇为谁开?在外的游子啊,一丝一毫的苦,时时牵动母亲的心。王冕感到:与亲阻隔,人子不能尽孝,连孝鸟都不如,愧听慈乌之音啊!

据《浙江通志》记载,父亲过世后,王冕将住在乡下的母亲接来一起住。过了一些日子,母亲思念乡下要返乡。王冕为了减少母亲旅途劳累,就买了一头白牛为母亲拉车,他穿戴着平日里常穿的古服和高檐帽跟随。牛车走在街道上,被一些顽皮的小孩拦道取笑,王冕毫不在意,和那些孩子们笑成一堆。古朴的王冕,一片纯孝,毫不受世尘的沾染。

亲在的日子,把握时光回报父母劬劳,王冕就这样身体力行。能够在母亲建在的时候,陪伴身旁,一起吃饭饮茶,不论自己是富是贫,都尽心尽孝。莫待到风霜雨露老岁华,时不我与!树欲静而风不止,感慨心急!

王冕《墨萱图二首 其二》就表达了这般心情: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当王冕两鬓霜白时,欣喜母亲犹然建在,母子俩共赏着堂前萱草花,他持杯为母亲祝寿: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偶书》)

《劝孝歌》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人子纵然有“为君射斗牛”(孟郊《百忧》)的壮志,怎能忘倚门慈母之爱?

繁华花花世界中,今朝仅取一朵萱草花,即能抚慰劬劳亲心,让亲忘忧!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才子传》《全唐诗》《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浙江通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