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国际保育专题-谁来保育黑面琵鹭?(系列报导之三)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7日讯】据中央社十七日报导,黑面琵鹭来台数量达到705 只的历史新高,看在生态保育专家眼中,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王颖在几年前就曾指出,自然环境下,生物族群密度一旦大量增加、就有爆发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危机;去年,这种不幸的预言竟然真的降临在这些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身上!

去年12月9 日,大批的“黑面仔”出事了!一大早七点半,黑琵家族野鸟学会鸟友李明华和台南市鸟会鸟友陈尚钦在保护区内第三赏鸟亭架起高倍望远镜做例行监测,突然发现有好几只黑面琵鹭的样子不对了:原来应该站在水里的“黑面仔”双脚或跪、或倒在泥滩中!

透过望远镜,李明华发现,有些鸟儿时而拍动翅膀 试图挣脱泥滩,翅膀却只拍了两、三下就不动了,然后 整个倒了下来;还有几只是双脚跪着、嘴巴直直地插在 泥滩中!

看到这副光景,两人都傻了,立刻通知台南县政府 巡守队,脱下鞋袜会同队员下水抢救,捞起13只全身瘫 软、奄奄一息的黑面琵鹭。

台南县政府保育课技士翁廷赐赶紧找来台南县家畜 疾病防治所兽医们进行抢救,同时向农委会特有生物中 心求助。鸟友们也紧急连络长期研究黑面琵鹭的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王颖、曾经处理过苗栗后龙溪雁鸭肉毒杆菌中毒死亡成功的兽医师祁伟廉、中华鸟会理事长程建中等人。

这个坏消息很快在鸟友间散开来,大家火速赶到现 场帮忙想办法。黑琵家族学会顾问林本初想到,“黑面 仔”可能是吃了鱼才中毒,连忙赶到昨天他观赏、摄影黑面琵鹭的北鱼塭附近,一看,赫然发现有六只黑面琵鹭倒卧在鱼塭旁,其中有五只已经死亡。

林本初有个预感:假设主栖地和北鱼塭都有黑面琵 鹭死亡,那它们的主要觅食区东鱼塭区可能也有状况, 于是林本初匆匆忙忙采集这个鱼塭的水样和死鱼带回化验,又和其他鸟友赶到东鱼塭附近察看。

很不幸地,一如他的预感,鸟友们在东鱼塭区内陆 陆续续发现十几只“黑面仔”都不行了。一批批的病鸟 和尸体,先后被送进七股苗圃的临时救护中心。

在场的兽医们发现,这些病鸟体重普遍比较轻,有 软脚、垂颈症状,明显体力不继,抢救工作以保暖、注 射葡萄糖补充体力为重点。

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兽医詹芳泽负责统筹现场 急救工作,几个兽医师忙得团团转,死亡的黑面琵鹭一 只只堆在一旁,愈积愈高,现场的气氛也愈来愈凝重。

中午时分,人在台北的祁伟廉打电话给洪敏娇,认 为初步讯息显示,黑面琵鹭有可能是死于肉毒杆菌所引起的中毒。

有了这个大方向之后,大伙儿立刻展开下一步行动 。兽医们忙着给病鸟采血检验,死亡的也必须解剖采集 病材,但是临时救护中心场地太小,有限的空间当然优先用来救治还活着的黑面琵鹭,腾不出空间来解剖更多死亡的黑面琵鹭,很多来不及解剖检验的死鸟只好全部放进冷冻库冰起来。

祁伟廉建议鸟友们,每只送来的病鸟或死鸟,都要 确实纪录发现它们的地点、位置,“一只鸟、一张图” ,而且,不只是黑面琵鹭,在发病黑面琵鹭附近找到的 病死鱼类、鸟类都要一一拾起,同样纪录他们的位置, 以便未来追踪发病原因。

第一天的抢救行动一直持续到午夜十一点钟。鸟友 们拖着疲累的身体顶着寒风、奔波在冰冷的浅水滩地之 间,急切地寻找还有没有发病的“黑面仔”需要急救。

台南市野鸟学会纪录,这一天,总共有50只黑面琵 鹭出事,其中35只死亡。

“我第一次这么接近我最喜欢的黑面琵鹭,可是, 这样见面的方式实在让我好心痛呀!”台南市野鸟学会 理事长洪敏娇说着说着,忍不住揪着胸口。

正常的情况下,黑面琵鹭看到有人接近,一定会拍 拍翅膀飞开,可是,那天那些“黑面仔”不要说没有力 气逃走,连抬起头来看看的精神都不够。

洪敏娇说,它们几乎都是整个脸朝地下、“趴”在泥滩地,全身瘫软无力;有些黑面琵鹭已经死亡,身体僵硬了,身体重心不稳,整个嘴巴插在泥滩地里。 洪敏娇叹气,“能够拥抱一只黑面琵鹭,本来是鸟友们共同的梦想,但是,那一天,自己怀里真的抱着一只黑面琵鹭的时候,却是一只奄奄一息的黑面仔,大家都不想这样!”(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