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国际保育专题-谁来保育黑面琵鹭?(系列报导之四)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8日讯】据中央社十八日报导,到底是什么人、什么原因,杀死了珍贵的黑面琵鹭?在众说纷纭之际,科学证据证实,肉毒杆菌毒素就是杀死黑面琵鹭的元凶,如今的重点是要查出感染源到底在哪里。台南县长苏焕智心里雪亮:今年栖地出问题,若不抓紧时间、迅速处理完毕,明年可能还要输给肉毒杆菌!

苏焕智明白,碰到肉毒杆菌感染,第一个要做的当然是找出感染源,彻底做一次环境清理,而且必须交由 第一线的人员来处理。

热心的鸟友们配合着县府人员、警消、义工,义不容辞的把黑面琵鹭保护区、东鱼塭区和北鱼塭区大约一 千公顷的土地全部“摸”过一遍,清理所有的死鱼死鸟 、避免肉毒杆菌毒素再扩散。

不过,这是在农委会对黑面琵鹭病理解剖检验报告 出炉之后采取的行动。在12月15日这份报告有结论之前 ,黑面琵鹭的死因还是一团谜!

七股当地渔民和保育人士都在想办法找解答。有人 说,当地渔民在秋收之后放掉鱼塭内的水,清理鱼塭“ 晒池”,可能在使用消毒剂清理鱼池时,毒死了池中剩余的杂鱼,黑面琵鹭就是误食这些死鱼而死亡;也有人推断,寒流突然来袭,长途飞行来台湾的黑面琵鹭可能因为体力不支而突然暴毙。

体力不支这种说法一下子就不攻自破,因为习于长 途飞行的黑面琵鹭是来自高纬度的中国大陆的辽宁附近以及北韩,绝不可能是“冻死”。

一开始,农委会也认为,黑面琵鹭是吃了腐死鱼才 中毒身亡。爆发第一波黑面琵鹭死亡事件后,农委会发 布的新闻稿指出,“经过初步检验后,发现大七股地区 水质、死亡鱼只并没有特殊异状,判断是黑面琵鹭吃了 受肉毒杆菌污染的腐死鱼类造成的中毒感染”。

消息传来,鸟友们嘘声四起,没有人相信。

黑琵家族野鸟学会理事黄琨哲说,他观察黑面琵鹭 这么久,从来没看过黑面琵鹭吃死鱼,即使是三、四年 前的冬天,寒流突然来袭、气温一下子降到摄氏六、七 度,七股地区的养殖虱目鱼一一被冻得翻了白肚,也没 有看过黑面琵鹭吃死鱼。那一年,他倒是发现:黑面琵鹭吃了从湿地底层拔起的草根,但就是没吃死鱼。

在各方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农委会家畜试验所的病 理解剖报告出来了。水质污染、农药毒害,外来鸟种带 入禽流感等疫病的可能被排除,结果和 9日现场许多专 家研判一样:黑面琵鹭是感染C 型肉毒梭状杆菌毒素死亡。

看看解剖报告,农委会保育科技正林耀源也摇头说 ,死亡黑面琵鹭的胃里都塞满了鱼虾,显然刚刚饱餐一 顿,胃袋里的食物几乎都还没有消化就中毒死了;这也 印证,它们吃下的鱼含有浓度多高的肉毒杆菌毒素。

这份解剖报告还显示,黑面琵鹭胃袋里的鱼的鳞片,与晒池鱼塭内的下杂鱼不同,印证了鸟友“黑面琵鹭不吃死鱼”的观察正确。

专程应邀来台的日本大阪大学兽医系教授小崎俊司 说,肉毒杆菌主要存在土壤中,总共有七种型别,遍布 全世界各地,最早的肉毒杆菌中毒病例是在1848年。这 次黑面琵鹭发病中毒的C 型肉毒杆菌毒素也是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过的纪录,是一种普遍的野生禽类集体死亡 的主因之一,所幸它对人体没有感染性。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中可能大量存在,但是会不会闯祸,关键在于有没有发芽释放毒素。

以这次黑面琵鹭中毒的情况来推测,感染源附近一定有大量的水藻类或是鱼类死亡腐烂分解,加速消耗水中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使得肉毒杆菌毒素大量滋生。

这个“感染源”究竟在哪里?大家还摸不着头绪,新一波的疫情又来了!12月21日起,又有好几只黑面琵鹭中毒。这次五天之内,有15只发病,其中13只死亡、2 只被救活。

“不是已经全部清理过一遍了吗?到底在哪里?” 苏焕智心里焦急,12月底的一次内部检讨会议中,第一次破口大骂幕僚。

苏焕智明白,长期以来农委会委托学者进行的研究计划,都是三到五年的中长期计划,题目也少有针对“栖地管理与维护”进行研究;这下子远水救不了近火, 没有栖地监测制度,要找到病源,如同大海捞针。

尽管如此,保护黑面琵鹭问题不仅国人关心,全世界的保育人士都拭目以待,政府相关单位有必要尽速整合各方力量,早日去除威胁黑面琵鹭生存的病源,还给这些不远千里来到台湾的贵客清净环境。(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