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采购硬盘 先认清规格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7日讯】一般消费者经常使用的40至80GB容量的硬盘,价格也降到3,000至4,000元,可以说“便宜又大碗”,现在买一颗来升级家中老旧的电脑是最划算的事,不过事前得先瞧一瞧硬盘规格再动手,才不?骨欲岐|。

 自由时报1月7日报道,电脑硬盘以使用的方式来区分,可分为内接式与外接式两种形式,内接式目前主流以3.5吋硬盘为主,而外接式硬盘通常以笔记型电脑所使用的2.5吋硬盘居多;从传输介面来分类,则可分为IDE与SCSi介面两种,一般消费者所使用的桌上型电脑大部分都使用IDE介面的硬盘产品,至于SCSI硬盘通常都用在较高阶的服务器。

 从近两年IDE介面硬盘市场趋势来说,目前硬盘主流产品的马达转速逐渐提升至7,2OOrpm,并以Ultra ATA/100的规格为主,还有美商迈拓(MAXTOR)公司推出的Ultra ATA/133规格,以及新一代Serial ATA规格的硬盘,消费者在购买前除了马达转速与ATA规格外,还须注意到硬盘的容量、快取与液态轴承马达等技术问题,才不会搞错自己的需求。

 选购硬盘最好先从容量开始,不管硬碟的规格如何强化,一般消费者购买前会关心的问题就是“容量”与“价格”。

 单纯从“容量”方面来看,现在购R硬盘的人实在是相当幸运,两年前购买硬碟前,总是会为了价格的问题而在容量方面斤斤计较,先要考量自己大概需要用到多少容量,再仔细计算要买哪一个厂牌的硬盘会比较划算;现在购买硬盘就不必太费心思了。以光华商场为例,4OGB以下的硬盘产品都不会超过3,000台元,较为广泛使用的6OGB也在3,000至3,500台元之间,容量达8OGB/7,2OOrpm的产品则在3,500至4,000台元左右。

 除了SCSI硬盘的价格仍然偏高外,一般使用者常用的IDE硬盘机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买颗硬盘是来备份资料或者储存影片都相当划算;不过容量较大的硬盘也有一些缺点,通常容量较大的硬盘必须花较多的时间在做分割与格式化工作,而且在磁盘重组、硬盘扫描等维护上也较为麻烦,换算成“时间”反而不经济。

 其次是硬盘转速的问题,SCSI硬盘常见的转速为1O,OOOrpm与15,OO0rpm;不过目前主流IDE硬盘的转速仍只有5,400rpm与7,2OOrpm两种规格。

 硬盘转速的差别直接影响到硬盘的整体效能,容量相同、转速不同的硬盘价格差距已经缩小;以往对于预算有限的使用者,购买转速较低的5,400rpm硬盘,因为这些效能较低但在一般使用情况分不太出来其中的差别,不过随着5,400rpm的产品逐渐退出市场,现在7,2OOrpm的产品价格也低,应属首选。

 而在传输介面选择上,硬盘机传输速率一直是影响效能的瓶颈之一,IDE硬盘目前主流的Ultra ATA/100,在理论上资料传输的速度最高应支要能够达到100MB/s,可是在实际运用时,硬盘的传输效率却远低于这个理想标准;为此Maxtor已推出使用Ultra ATA/133介面的新硬盘,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主板南桥晶片能够支援,如果主板不能支援Ultra ATA/133,使用者必须另外安装PCI扩充卡(目前市场上已有Promise和Highpoint推出)才行;另一种则是广受嘱目却尚未成熟的Serial ATA。

 尽管如此,U|tra ATA/100到目前仍可以满足快速、大量的资料传输,有一点要提醒的是电脑使用的硬盘排线的问题,Ultra ATA/66与100所使用的排线不同,与最早使用Ultra ATA/33也不一样,在硬盘升级之前要注意介面是否相容,有些新硬盘必须搭配新的排线使用,消费者买的时候最好问楚并注意相容性的问题。

 最后要强调的是“保固”问题:硬盘的稳定性一向都是消费者最关心却又最不容易去判断的问题;即使在做硬盘测试的时候也很难评断硬盘到底够不够耐操?选购之前不妨询问一些使用过该厂牌的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品质的概况,不过以现今硬盘发展成熟的技术来看,硬盘会出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使用不当所造成,例如通风措施不良、遭受外力撞击、不当关机或是电源供应器电压不稳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seagate、IBM、MAXTOR、WD等硬盘厂商都将原来价位较低阶的IDE硬碟保固年限从3年调降为1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