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

商业大楼变成博物馆

【大纪元10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

 台湾将出现连欧美国家都罕见的案例──把商业大楼变成博物馆。成立近百年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堪称全台最具历史建筑价值的博物馆,新世纪才规划设计的新馆则完全打破传统博物馆的形貌。未来的新馆宛如都会中超大型展示橱窗,参观者与展品的互动及展场间人们的流动,都将成为馆外路人可见的“另类展品”。

 位于台北馆前路底的国立台湾博物馆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也是一座以本土化及自然史为特色的博物馆,馆内具有学术研究、标本典藏和文化传播等各项功能,其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学、地质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四大范畴。今年六月财政部国有财产局无偿拨用离原馆仅两分钟步行距离的办公大楼作为馆内珍贵文化资产的保存场所,并且也规划了新增展示空间。

 这幢二十余年的办公大楼地下两层地上十一层,负责设计新馆案的建筑师林洲民说,设计者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楼内净高度未达三公尺的建筑物转换成为供博物馆典藏、教育及办公事务的空间。在规划设计案中,他打破原建筑楼板的现有使用思考模式,将每二层楼结合为一个符合展示需求的挑高空间,然后再创造容纳不同展示性质的可能性。其中,展示空间的背墙自然形成一道二十一公尺高的讯息展示墙,供展示及教育使用;展品可以由墙后穿过墙面直接置入展场,就像是某些餐厅直接由后方供餐区直接传递餐点的概念。

 林洲民说,要突破原有的办公室空间并不容易,新馆的设计从剖面来看,是利用包围式结构设计展场,而其他楼面的空间维持原貌,在空间结构、展品承重等考量上大费周章。新馆未来安排参观者由一楼新设的透明电梯直上九楼的特展区,然后由九楼到三楼,藉由挑空区楼梯的串连依序参观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及人类学等的珍藏品。

 他说,这种规划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考量到未来展场的动线,并且透过这动线的安排对参观者进行导览。他表示,这种设计最重要的是馆方必须在设计的同时就能够决定展场的配置,否则在动线、展品重量承载及建筑结构等规划,都会有困难。

 新馆的立面运用全透明的橱窗设计,不仅利于馆内采光,对外界路人而言,也是另一种“展品”的呈现,他认为,这在欧美国家相当少见,在亚洲也是一种创新的博物馆设计。除了展场之外,在“橱窗区”的后方,则依需求于各层分布着典藏、办公、研究及工作等机能性的空间。透过规划设计的手法,国台博新馆把办公大楼转换成一个拥有独特的展示空间及机能完整相助的都会型博物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