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萧翼赚兰亭图

【大纪元12月1日讯】

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卷

纸本 设色

27.4×64.7公分

有一些故事,纵使历经了时间的洗礼,却依然为民间百姓所津津乐道。大家所熟悉的王羲之,就有很多相关的故事流传于世。几千年以来,他的传世作品一直都是艺术爱好者所梦想的收藏,其中的〈兰亭集序〉更是难得佳作。然而,唐朝初期,此作品却不知下落何处,于是深爱其书法的唐太宗便派萧翼四处查访,原来这件天下至宝被一位辩才和尚藏于寺中。为了得到这件书迹,萧翼扮成书生,设法结识辩才和尚。有一天,萧翼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辩才讨论,大受刺激的辩才,终于耐不住性子地拿出〈兰亭集序〉与之相较,萧翼便趁机取走了这件作品。这戏剧里的一刻,透过视觉图像的具体表现,被画家细心地描绘成〈萧翼赚兰亭〉。

为了突显这精彩的一幕,画家省略了对背景的描绘,让观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角人物上。右边身着黄衫的是骗取〈兰亭集序〉的萧翼,坐在他对面手执麈尾的正是辩才和尚,透过场景布置,故事中的一段仿佛又重生于我们的眼前。

阎立本(卒于西元六七三年),唐太宗时尝奉诏画诸夷、职贡、卤簿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高宗总章初(六六八),拜右相。

本幅题目,赚字的意思是骗。画的是众多王羲之写成〈兰亭序〉以后流传的故事一则。故事的大意,据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所述,唐太宗临写王羲之真草各体书法,征求购买,无所不备,就是独缺〈兰亭序〉真迹。〈兰亭序〉经王家代代收传,到了七世孙智永,将它传给辩才和尚。这事为唐太宗所知道,于是派人召辩才入宫供养,招待赏赐,言谈中问及〈兰亭序〉下落,辩才却说,往日侍奉智永老师,虽曾见过,智永死后,历经变乱,现今已不知所在。唐太宗只好放辩才回越州。再经侦察,所得报告,还是存在辩才处。再召辩才进宫,重提〈兰亭序〉事,如此三次,辩才总是坚持原来所说。唐太宗无奈之余,臣下建议,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前往求取。萧翼奉命到了越州,打扮成一位潦倒的山东书生,穿着宽长的黄衫。萧翼先是天天朝暮往还,流连于辩才寺中,观赏壁画。过辩才住处,自称是北人,贩卖蚕种。两人一谈,先是寒暄,既而相互饮酒作诗唱和。几天过后,话一投机,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畅谈书画,萧翼自称先世传习王羲之、献之书法,正好藏有二王的书帖。萧翼出示了他所携带的皇宫中收藏品,与辩才一再相互讨论其中的真假优劣,辩才乃说:“老僧有智永和尚所保有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不是你出示的这些所可比得上的。”萧翼则说,〈兰亭序〉早已消失,人间那有真迹。过一日,辩才从屋顶的梁上,取下来出示萧翼,萧翼却硬说只是一件摹本而已。如此一来,辩才竟将连同萧翼所带来的王羲之书帖,置放在几案上,不放回屋顶的梁上。萧翼既与辩才熟稔,寺中出入自由,趁着辩才外出,妄称前来取回遗忘留下的物品。寺中人开门不疑,萧翼就轻易的从几案上取走〈兰亭序〉。日后萧翼又回来拜别辩才,出示太宗的命令。辩才一听,当场昏倒,良久才苏醒。故事流传有多种版本,说法就略有差异。

画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榻上,左手持麈尾是辩才。对面书生黄衫装扮是萧翼,上方一僧盘坐。画幅左侧,两位侍者煎茶,一位脸满须髯,一位垂发小孩。画描绘故事过程中的一段对谈场面。画是无法留声,画家却用人物形象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辩才长眉圆颅,一脸憨厚。唇微启,有所发言。说的是什么呢?看他左手手掌,掌心向上,应是人们和盘托出时,话已说尽的“两手一摊”,手掌的动作正是如此。告诉对方,他有兰亭至宝。相对着,萧翼“赚”的动作呢?萧翼的双手,藏在宽松的袖管里,“袖里乾坤”岂不是满腹心机,脸上一双凤眼,配上上仰的眉毛,露出颧骨,更是一脸奸相。上方僧人蹙眉闭嘴,一脸不悦,又似洞穿这一场骗局。布局三人成品字形,左侧仆人弯腰俯身,横向发展。人物造形与线条结组,显现高古的气氛,的确是一幅好画。

本幅无名款,标签认为是阎立本画,无法确信。原因之一,研究者指出,隋唐之际,流行的坐具为床、榻、胡床,交椅。画上辩才所坐是有靠背树根椅子,靠背坐椅,虽然在唐代已出现,本幅上的树根椅子,郤流行于宋代。椅子旁地上的净瓶也是北宋、辽的时代所多见。可见这已是晚唐五代以后了。根据、《图画见闻录》、《宣和画谱》,记有五代顾德谦〈画萧翼赚兰亭图〉,或许就是此幅。顾德谦五代南唐江宁(今南京)人,善画人物,多写道士像。杂工动植。李后主尝说:“古有恺之,今有德谦,二顾相继为画绝矣。”(王耀庭)

延伸阅读

翁同文,〈画人生卒年考(上)〉,《故宫季刊》,4卷2期(1969冬),(共出刊17卷以后改名《故宫学术季刊》),页61-69

宋后玲,〈茶话.茶画〉,《故宫文物月刊》,1卷4期(1983.07),页103-107

庄伯和,〈谈麈尾〉,《故宫文物月刊》,1卷5期(1983.08),页77-82

史树青,〈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的伪作问题〉,《文物》,1965年12期(1965.12),页14-

John Hay = Hang Chuang,“Hsiao I Gets the Lan-t’ing Manuscript by a Confidence Trick Part I and I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Bulletin5:3 and 5:6(1971, Taipei),PP.1-7, and PP.1-17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