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税制僵化 阻碍台湾竞争力

【大纪元12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金池╱新庄报导〕前总统李登辉昨天抨击国内财经赋税制度僵化,不仅税目项目百年未调整,遗产税率更高达六十%,“这真是岂有此理、简直就是社会主义”。

 李登辉昨天应邀到台北县新庄市辅仁大学发表“全球化台湾经济发展新思维”专题演讲时强调,台湾未来要在经济上持续发展,就必须加紧吸引外资来台与厂商投资意愿,吸引的关键就在于改善僵化的财税制度、扩大公共投资与强化硬体建设三项着手。

 李登辉批评国内许多财经制度的僵化是阻碍台湾竞争力提升的主因之一。他说,台湾收税项目已有百年没有调整,财政单位只会死守既定科目,而不愿随着时代潮流有所调整更新,以遗产税率高达六十%为例,政府完全不思考改进,“简直岂有此理、根本就是社会主义”,高额税率导致许多厂商不敢缴税,一缴就倒了,不然就是将钱弄到国外。

 在行政院推出“五年五千亿、新十大建设”计划后,却招致在野党批评“债留台湾”,李登辉抨击在野党的批评根本“没知识”,扩大公共投资才能让子孙有钱,何况台湾政府负债比远低于美国、日本。

 李登辉更表示,台湾有线电视普及率高达九成,政府可以将线路全面光纤化,让每户家庭可利用光纤低价上网、打电话,使台湾成为全球光纤普及率最高的地方,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记者林金池╱新庄报导〕前总统李登辉昨天到辅仁大学发表“全球化台湾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演讲,李登辉认为,目前台湾经济最大问题在于两岸关系,他并不反对“三通”,只要是在“国家航线”的定位下,一切都可以谈。

 李登辉说,他对中国并没有恶意,也不反对三通,反对三通是两蒋时代的主张,他任内还提出多项开放政策,但为了台湾经济建设,才会提出“戒急用忍”主张,希望阻止中国磁吸效应在台湾发酵。

 不过他说,虽然中国对台湾资金有磁吸效用,但台湾政府毋须惧怕中国,也不须贬抑中国,而是要从经济战略的角度思考吸引台商回流。

 李登辉认为,设厂中国的厂商大都生产低阶产品,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台湾若生产同质性过高的低阶产品,高度竞争下的毛利削减,将使台湾厂商陷入危机,因此应以技术加上软体革新的方式,制造“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来提高竞争力,如目前液晶电视、照相手机等技术科技密集产业,都是中国厂商无法生产的东西。

 李登辉强调,厂商们必须打破过去“供需平衡”的经济学概念,即使市场没有需求,也必须以“研发创新”的方式达到“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导向,才能保持台湾产品的优势。

 至于中低阶产品,政府可以租税优惠或优惠贷款鼓励厂商回台设厂,让厂商能以大量机械化弥补高价人力的缺点,压低成本,让台湾产品具有高度竞争力。

 他并表示,当年反对八吋晶圆厂登陆,就是因为半导体的用途太大,中国打台湾的飞弹也有台湾制的半导体,“如果把八吋晶圆送给他们来打台湾,那就不对了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