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特稿

西方多党民主政治与中国一党专政的对比

【大纪元12月8日讯】几天前自由党的大会上加拿大总理克瑞强辞去了自由党党魁的职务,由前任财长马汀担任自由党魁。

加拿大总理克瑞强由于受党内斗争的压力辞去了自由党党魁的职务,最近他也将卸去加拿大总理的职务,今天将就这一话题与盛女士谈谈“东西方政治文化的不同--从加拿大总理的辞职来对比西方多党的民主政治体系与中国的一党专政体系”。

实际上大家知道克瑞强是因为自由党内的权力斗争、派系斗争而提前辞去了党魁的职务,其实在去年夏天克瑞强已经表达了要提前退休的意愿,当时有人担心克瑞强辞去党魁后对加拿大社会的影响,现在则是非常清楚了。除了关心政治的人会关注这则新闻外,对大部分加拿大人民而言是亳无影响的。

克瑞强在国会咨询及自由党大会的告别演说相当温馨感人。包括国会演说时反对党的领袖也赞扬他十几年的执政期间对加拿大社会的贡献,充分表达了对他的赞誉和尊敬。

保守党党魁克拉克在国会的告别仪式上也对克瑞强说:“放开我们政治立场的分歧,我必须得承认你对加拿大的忠诚及你的能力我们从来没有懐疑过”,多数他党的议员亦表达了和克拉克相同的态度,从这些相互尊重的互动来看,这些都充体现了加拿大的政治内涵。

第一是加拿大社会长期以来表现了人文文化、人道,在政治上没有那种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概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一切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且长时间都有舆论对政治人物操守的报导。

第二是制度的制约,加拿大是一典型的西方民主社会,有公开、开放的不同党派竞争及受舆论的监督,整个社会都有机会关注政治,形成监督、制衡的力量。像加拿大这样一个民主国家的基本架构已经保障了政党轮替的制度,宪法中人权自由宪章已保障人民言论的自由,换句话说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运作,所以自由党内及各党派的斗争并不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在不同派系争斗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是以一种平和、互相尊重甚至是温情的方式进行。

例如克瑞强在国会告别演说中就不断赞掦竞争对手马汀,马汀反过来称赞克瑞强在担任加拿大总理这十几年来的贡献,在此过程中我们完全感受不到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党内斗争,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局面。而中国党内斗争和权力交替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甚至是流血及许多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以中国和加拿大比较而言,整个人文社会的背景的确是不同的;在中国社会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一般老百姓对政治参与、表达观点的途径、参与政治运作是亳无机会的。

中国历届的改朝换代都是以暴力的形式来推翻前一任的当权者,因为中国社会一直是皇权至上的社会,每个朝代的交替除了世袭之外就是叛乱、内哄或民间的起义暴动等等推翻了上一个政权。

上一世纪中国是有一个机会成为自由、人权和法治的社会,由一批仁义之士引进西方的观念希望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自由、法治的社会。1945年共产党建政后不但没有达到希望反而将原来维护人类道德的道统观念都打碎了。

从1949以后的一党专政,党内的权力斗争总是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动荡,包括反右和文革几千万人的死亡,无一不是共产党内部高层的权力斗争演化成为社会大规模的灾难。

而六四事件是当权者的权力受到挑战而引起的镇压,因为中国共产党统治的这几十年中在一党专政下,当局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不能受到挑战的,因此有了六四的镇压事件。在中国共产党极端暴戾的统治下对中国人的政治生态有长远的影响。

大部分中国人对什么是政治、政治运作、政治权力是很模糊的,许多民众避而不谈政治,甚至对国内、外一些表达为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视为搞政治,许多人怕谈政治甚至是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了。但是在政治扭曲的观念下有人选择了依附当权,成为权力的附庸而为自己带来了好处,但是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不愿表达政治立场,因为他一旦做出立场的选择就必须面对生死的选择。

甚至有些人不是表达政治立场而只是争取合法权益,恐怕也被人扣帽子说你是搞政治的,绝大部分的中国人觉得政治很可怕,要远离政治,甚至对自己基本人权的争取也视为一种搞政治而不愿去谈。

其实在国内十几年的政治生态对人的影响是相当长远的,在海内外表达民主的这些人当中可能产生了一些矛盾甚至是敌对的状态,可能有许多人对民运人士有了一些想法,希望他们能以西方民主社会中公平、公正及互相尊重的方式来对待,而不是重新演练共产党在权力斗争当中的手法。

但是就中国人而言,要溶于西方的民主、自由对长期在这种政治生态下生活者而言是相当不容易的。政治运作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是你在每一阶段你对生活的态度,也就是说政治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文明的一部分,溶于我们的生活中。

(以上根据希望之声电台时事评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