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

消失的凯达格兰族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9日讯】曾经被喻为消失族群的平埔一支族凯达格兰族,为了找回散佚各地的族亲,将在十四日举办寻根活动,希望这一群隐身在强势汉人社会空间边缘的原住民,透过认同自己的身份、学习自己的族语、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逐渐为凯达格兰族正名,一场文化复振活动正悄悄进行。

在凯达格兰族人的传说中,祖先是数千年前从西太平洋的“山那赛小岛”搭乘舟船漂流,在三貂湾双溪河口处登陆,并且创建了三貂社,并陆续播迁兰阳平原,基隆和平岛、北海岸,台北盆地及桃园南崁溪一带,成为北台湾平埔依水渔捞生活最早的族群。

山水客文化学会负责人吴智庆表示,清朝治台年间,北台湾平埔族群被编入军防成为官方授命的淡北十九社番屯丁,且也在汉移民大量迁台拓垦下,领地变卖沦失。百年前日本人类学者将这隐身在汉族人的族群,取名凯达格兰族,后还被定论为消失的民族。

近年,东北角三貂社旧社,被台电公司兴建核四厂,引发潘耀璋、潘庆田、林泽洋等凯达格兰族人的抗议,并组织台北县凯达格兰族协会,每年固定四月都会到核四厂区后山,先祖古墓扫祭宣誓固守祖先的领土。

吴智庆自去年起,受凯达格兰北投社头目后裔潘慧耀长老,及三貂社长老潘耀璋的邀请,结合族人青年陈德胜、陈金万及陈昆睦投入凯达格兰族淡北十九社寻亲整合工作。他们在北台湾各社旧址找到将进两百位的族亲。并且决定四月十三、十四日两天举办“凯达格兰族开基地,三貂社文化祭”,邀请台北县市、基隆、桃园各社族亲,互相访问同时聚集在三貂湾,来一场“寻根、走镖、祭祖、跳戏、会饮”系列活动。

台北县凯达格兰族协会理事长潘庆田表示,令人兴奋的是失而复得的凯达格兰族语言;日本昭和十二年(民国二十六年)台北帝国大学人类学教授浅井惠伦,采录三貂社当时最能讲出族语的潘氏腰一千多句言语,日本战败后被带回日本,直到一九九一年日本学者土田滋重新整理,由中央研究院李壬癸教授带回转送给潘氏腰的曾孙潘耀璋一册。

潘耀璋是协会创会会长,他今天在记者会朗读部分族语,与台北县原住民行政局长阿美族的夷将,所朗读的母语有许多的相近之处,也显示台湾原住民的语言共通处。“母语断、文化灭”,凯达格兰族语的出土,让文化的延续出现生机。台北县、市的协会已经整理简册,将教导族亲练习。

北投社长老潘慧耀说,寻访族亲也有重大突破,他们远赴宜兰平原,在壮围乡新社村旧名哆啰美远社找到同语言的族亲,除了解开早期研究学者对于凯达格兰族扩散分布的一些疑点,并邀请他们一同参与此次盛会。

与凯达格兰族有关的十三行人,遗址上的十三行博物馆即将营运,凯达格兰族人争取十年的文化园区还没有着落,甚至连争取正名列入台湾原住民族群,还有一段路。国人对于这一个族人不多的族群,仅有的认识可能是已经更名的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在各方奔走下,位于桃园地区的南崁社、坑仔社、龟崙社、宵里社族亲也响应参与,并期待依照历史溯源的路线,在大鸡笼社 (基隆市)大会师。然后到台北县贡寮乡的祖先登陆地缅怀,同时举办族亲及相关志工文化研习,族语、歌谣、舞蹈教学,及走镖训练,他们要为文化寻根尽最大的力量。(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