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

华人医务中心医务总监杨世贤医生说明“忧郁症”

【大纪元5月27日讯】

前言:虽然华埠 SARS 谣言已渐平息,但华人社区对 SARS 的恐惧仍在。有鉴于此华人医务中心医务总监杨世贤医生以“认识忧郁症”与读者分享及说明“忧郁症”,希望读者能够正确认识“忧郁症”。“忧郁症”患者若未获有效治疗常会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家庭社交人际关系﹔但经治疗的患者通常在几个星期内便可复原﹐所以热诚盼望患者切不可讳疾忌医。

杨世贤医生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医学士 1982

哈佛大学公卫学院理科博士1992

主修﹕精神医学

语言﹕广东话﹑国语﹑ 台语及英语

现任: 哈佛大学医学系讲师

美国精神科协会专科文凭

识忧郁症

华人医务中心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普通科门诊病人中出现“忧郁症”比率的占19﹪﹐远高于社区人口呈报比率的6.3﹪。 “情绪低落”本是面对各种压力的一种自然反应﹐当这种情绪明显的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可能达到“忧郁症”的界定。至于是否患上“忧郁症”﹐那就要看这种状态的持续性以及其影响的程度而定。必须指出的是﹐它和一般人说的“精神病”不同。切莫以为自己患有“忧郁症”就是得了 “精神病”。“精神病”的特征是与现实脱节﹐出现妄想或幻觉﹐要确定病人的诊断﹐往往要靠专业医生下鉴定才行。

以前有数据显示亚裔患“忧郁症”的比率较低﹐本以为是由于亚裔传统上有较强家庭支援﹐但后来发现真正原因却是亚裔人口对“忧郁症”缺乏认识﹐不知道甚至不愿承认患有“忧郁症”。美国的亚裔基于语言文化和经济情况等各方面的障碍﹐很多“忧郁症”患者根本未接受适当的治疗。在过去的两年中﹐华人医务中心的“华埠忧止计划”(Unblue Project)采取主动方式﹐把相关服务带给有需要的民众。

概观而论“忧郁症”的形成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

家族遗传:尤其是直属遗传概率较高。

生理因素:脑部化学物质失调使人的情绪受影响;生理的改变﹐如:女性停经﹑慢性病如: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

心理因素:一些情绪容易波动﹑紧张﹐对事物或自我要求过高或过分依赖性的人都较易患上“忧郁症”。

环境因素:幼童时代或负面生活的创伤经历﹐如失业﹑失去亲人﹑感情破裂等所产生的压力。但这也视乎各人性格及承受力不同而异。

“忧郁症”患者往往情绪行为上有明显的症状;呈现下列病症且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

1.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心情不安及焦躁。

2.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冷淡﹐连过去的嗜好也失去兴趣。

3.经常感到疲劳﹑虚弱无力﹑没精神。

4.没有食欲或反常的暴饮暴食。

5.过多的罪疚感和自觉是个没用﹑没有价值的人。

6.厌世或自杀念头。

患者同时可能出现多种原因不明的身体不适:如头疼﹑肠胃失调﹑抵抗力下降﹑严重失眠﹑胃口不佳导致消瘦﹑有暴饮暴食的患者其体重急速增加。此外﹐“忧郁症”与心脏病的发病与加重有密切关系。严重“忧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八倍。

治疗:近年来﹐“忧郁症”的治疗有明显的改进。随着有效药物的产生﹐专业人员辅导技术的提高﹐“忧郁症”的治愈率相当高。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向医生和专业人员反应﹐才可以得到适当的治疗。(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