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纽约侨界滔滔雄辩中为民主留下风范

【大纪元7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志远纽约特稿 )绿营上周在纽约组成了“大纽约、新泽西泛绿大联盟”,海外支持“连宋配”后援会的泛蓝系也开始动起来,十三日一场结合纽约地区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乃至无党籍参与的辩论也热烈展开。明年总统大选至今尚余九个月,然而海外选战烟硝已逐渐燃起。

不过,从现实角度看,海外选票有多少?多少政治人物会将“关爱的眼神”放到海外?两位负责上述辩论会的讲评人、资深媒体工作者陈国坤及刘其筠,都点到这个事实,主持人杨力宇甚至还觉得他们讲得“太含蓄”。

陈国坤说,海外和台湾的距离,让侨界的影响力很有限;刘其筠讲得更透彻:选举就是数人头,现实的是,你有没有票?

海外侨胞回国投票必须是双重国籍身份,粗略估计全球约有十万人具此种身份。二千年总统大选时,侨胞回国投票的人数约六千人;根据学者的估计,由于经济不景气,明年回台投票人数应会降到五千人上下。

但负责主办这次辩论会的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强调,举办辩论的目的不在争取选票,而在间接的影响力,发挥舆论效果,让侨胞将关心台湾的情,投射到那些仍在台湾的亲友,或是透过他们塑造特定候选人的形象。

至于回国投票的意愿则因人而异,有政党组成返国助选团,顺便留下来投票,但更多的人是“隔岸观火”,亲自返台投票的“成本”过高是关键,只有透过媒体关心。代表亲民党参加辩论会的朱林骥就表达这种观点。

其次,正如同所有的辩论一样,双方政策、立场壁垒分明,不过在主持人“约法三章”,约束彼此不得人身攻击、谩骂、口水战、口号战、诬蔑及为竞选对手“戴帽子”下,倒也是一场君子之争,当然少不了的是台下观众的掌声或是鼓噪声。

在民进党眼中,泛蓝军的“选举报复”、抗拒改革,是经济难有起色,政治难以平静的元凶。民进党坦承,自政党轮替以来,台湾社会无法透过政府组织的革新、国会的改革、经济体质的提升,再创造一个台湾新奇迹。

民进党美东党部十一日在泛绿联盟成立时的声明就指出,这样的结果归因于九一一后国际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连带使必须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台湾经济受到冲击。重要的是,“台湾早已腐化的黑金体系,则是透过在野政党,操弄破碎的宪政结构,力抗改革”。

在国、亲两党方面,矛头指向陈水扁总统上台后经济大幅后退、失业日增、资金外流,民众的痛苦指数不断攀升,“台湾显有沈沦之势”。

至于观众的反应,有人认为听完后“非常难过”,各党都没有自我反省,“都在耍嘴皮子,也都是旧题目”,这不是爱台湾的方法。

一位七十五岁妇人说,不论那个政党她都不反对,毕竟民进党也是在中华民国之下蕴育出来的,重要的是要在中华民国的旗帜下,将国家治理好。

代表民进党辩论的民进党美东党部发言人董建宏说,民主的价值建立在大家的参与,“让连、宋、陈水扁这些高层精英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另一位民进党“辩士”洪哲胜以及陈国坤的话则透露出,其实不论政治理念歧异多大,不论是什么政党,出发点都是爱台湾这块土地。由这些参与者的话来看,总结这次辩论,正如同主持人的结语:平和、理性、增加了解、含蓄但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