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内蒙古文物毁损情况触目惊心

【大纪元7月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四日电)中国大陆内蒙古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一万五千处,拥有馆藏文物五十万件,素有“化石之乡”、“岩画之乡”、“中国历代长城之冠”称号。但由于内蒙古经济基础薄弱,保护意识淡薄,很多露天文物受自然力毁损及人为盗掘,破坏严重,珍贵的文物岌岌可危。

香港文汇报报导,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王大方指出,北京、广州等地每年文物保护投入几亿元人民币,新疆、西藏等地也有千万元以上,但内蒙古每年文物专项保护经费仅八十万至一百万元间,居全大陆之末。现有的经费连简单维护都很困难,例如阴山岩画、秦始皇长城、辽上京遗址等古代建筑及大型古代文化遗址,长期得不到妥善保护。

内蒙古乌海市发现的手形岩画,距今四万年历史,其中乌海市召烧沟岩画创作于五千多年前,是北方游牧文化中的珍品,但因岩画所处山脉周围出产石灰岩,周围有一批小型石灰厂,每年夏季受石灰粉覆盖和雨水侵蚀,露天岩画逐年减薄,例如著名的太阳神岩画,十年前的凿刻深达三公分,如今减薄为不足一公分。而曼德拉山岩画有编号的三千多块岩画已损失四百多块。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阿尔寨石窟,是内蒙古现存最大石窟寺遗址,堪与敦煌莫高、大同云冈诸石窟媲美。石窟内有近千幅壁画,是研究蒙古草原北方民族情况的无价之宝。但近年来石窟毁坏严重,很多石窟被沙子掩埋、漏雨,壁画出现裂缝且人为刻划严重。

内蒙额济纳荒漠仍保存汉代居延都尉府的烽燧和长城、西夏的城镇、寺院和元代的古塔、城堡等。但因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居延海干涸,额济纳河缺水,长期经风沙侵蚀,多数建筑歪倒、坍塌、砖体剥落,很多不法分子还打着旅游、探险名义在此偷盗文物。鄂尔多斯市准噶尔旗古生物化石,是上世纪哺乳动物化石最具代表的地区,但长期以来大量珍贵文物及哺乳动物化石严重流失和破坏。据统计,当地挖掘洞穴逾三十个,有的深达数百公尺,地质遗迹已惨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