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两卸任卫署署长 赞成健保调涨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昱婷、罗碧、魏怡嘉、周富美╱连线报导〕面对近来健保风波不断,既有医界反弹、抗争,也有官员要下台负责,病患则有着不知能否顺利就医与保费调涨的不安,究竟台湾的健保出了什么问题?未来该何去何从?记者访问任内推动健保制度的历任卫生署长,为健保“把脉”、“开药方”。

最早推动健保上路的前署长张博雅人在美国,未能取得其看法,其他历任署长詹启贤、李明亮、涂醒哲,和现任署长陈建仁都肯定健保十年来,帮助台湾无数病患及家庭免于贫病无医的苦难,让很多人获得生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健保倒,让民众失去庇护,即使是“烫手山芋”也要承接,而资源如何妥适分配最重要。

在任内依法推动牙医健保总额预算制度的詹启贤昨天表示,在他任内,健保就已有产生亏损的危险,因此他在监察院的要求下,执行前署长张博雅任内通过的健保法中总额预算的规定,但是当时的分配精神与后来的发展,已大不相同。

詹启贤解释,健保总额预算的精神是在有多少健保收入下,进行医疗资源的分配,而当时在统合各医疗院所的意见后,1998年底开始将牙科的总额预算切出来,接下来再分成中医、门诊及住院四大块,这是纵切法,目的是让“钱”跟着病人走,重点在于病患的权益,不论病患到那里就诊,权益都不会受损。但他卸任后,总额预算的分配又有重大的改变。

他表示,2002年时,总额预算除了纵切外,还有横向切法,就是分成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地方医院及诊所四级。这样的切法,是以医疗机构为中心的分配方式,无异是让病人得跟着钱走。

如今健保局又要将住院及门诊比例再分成五十五%跟四十五%,这样的总额预算分配方法,早已悖离当初他推动总额预算的精神。两年前,詹启贤就跟友人提及,总预算再这样乱切,一定会出问题。

他认为,总额预算的精神就像一个家庭财务规划量入为出,如果财务规划是量出为入,先计算爸爸要花多少钱,妈妈要花多少钱,小孩要花多少钱,这样的规划,不乱也怪。但他强调,无论如何政府应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让民众得到最大的利益。

李明亮认为,台湾健保问题不是一个政务官下台就可以解决的,全体国民都应该了解到“健保是每一个人的健保”,必须彻底解决健保的财务问题。

李明亮说,二年前,他就坚持实施健保双涨,当时就已预估若费率不调整,随着人口老化、医疗科技的更新进步等,都会使得给付项目及范围愈来愈多,健保会破产,而他也不愿意用借贷方式“债留子孙”,所以在他离职前,即实施健保双涨,但因民意代表反对,增加的财源有限,那时就已预估今年年底财务会“见底”。

他个人认为,若不能把饼做大,在有限的资源下,只有资源重新分配才行,但问题是,谁来分配才公平呢?既得利益者势必不肯释出其权益,在互不相让情况下,只有使支出愈来愈多,财务亏损愈来愈严重,到最后,受害的仍是民众。

涂醒哲认为,健保最大的问题在于每年支出成长六%,但收入成长只有四%,入不敷出,财务出现缺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不过,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并非只有调涨保费一途,健保局与医界应坐下来谈,大家要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在有限资源下,大家可以怎么做,共同面对,共同解决。他表示,医院总额的实施,其实是行政部门的怠惰,就像自己发现做不来,就丢出去,一副“我不管,你们自己管”的味道,让医界自生自灭,最后受害的还是民众。

涂醒哲认为,健保局应调整心态,健保局不是要去管医界或是病患,而是服务医界及病患,只要抱持着服务的精神,遇到事情就会比较好解决。

陈建仁表示,健保问题牵涉广泛,一般民众很难了解,必须透过审慎思辨的公民会议充分讨论,了解民众的需求做为决策参考,同时也要让医院财务透明化,取得民众信任,健保局与卫生署都要共同努力。

陈建仁表示,署长必须为政策成败负责,但是健保涉及很多有关医院经营的问题,卫生署医事处如何让医院的财务透明化,取得民众信任,地区基层医疗品质提升等工作,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推展家庭医师制度也需要相关配套措施。

对于健保面临的财务窘困问题该如何解决?陈建仁表示,健保财务困难,必须由专家学者、医疗提供者、消费者代表、监理委员会与费协会共同讨论集思广益。

不过昨天他也说,他的借调期限只到今年12月31日,在此之前,他一定会好好思考健保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