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蓝天:香港要搞文娱艺术区

【大纪元11月18日讯】素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香港,近日忽然变得有文化起来。应邀来港出席“亚洲文化合作论坛”的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称赞香港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花。他说,外国人喜欢香港的功夫片,误以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懂武功,将香港文化看成中国文化,因为香港文化的根是源自中国文化的。他又说,文化部会全力支持香港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工业,着力打造创意之都,推进香港成为亚洲乃至国际文化大都会的大计。孙部长番话,也许是因应香港兴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而为港人打气的。

港府在上星期五,公布西九龙文娱艺术区首阶段评审结果,入围的三大财团清一色是地产发展商,他们每一个都说会引进外国博物馆来港经营,令香港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入围图则会公开咨询市民意见六星期。一时间,官商巨贾以至市民大众都在谈西九龙建设,令人误以为香港确实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港府只是给六星期来咨询市民意见,就落实兴建一个文娱艺术区,在时间上又是否足够呢?

况且,香港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香港文化呢?他们知不知道文娱艺术区要有什么基本的文化项目呢?所谓香港文化,指的又是不是武侠片、电视剧、暴力漫画、曾灶财“书法”、文楼雕塑、杨善深书画、小思散文、李碧华和张小娴小说等等呢?

港府构思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盖来给文化人使用,作为他们的工作间和活动场所,还是多加一个景点,吸引市民和游客去欣赏文娱艺术展览和演出呢?港府在制定承包建造准则时,可曾了解过港人的需要?知道哪些艺术和文化活动是港人喜爱和欣赏,而又具备发展潜质的呢?

在过去二十多年,香港每年都有举办艺术节,但港府每年要补贴数以亿计的金钱给主办机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落成后,港府又会否取缔各区文娱活动,关闭各区文娱中心,不再津贴多元的文娱活动呢?

现时,香港文化和艺术团体已对港府的建议十分有意见,认为港府并非在搞文化艺术,而是在搞地产、“明益地产商”(明显地要让地产商得到利益),好像几年前的数码港一样,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做成既定事实,令港人无从翻案。港府这次搞的,虽然不是数码科技,而是文化艺术,但实情是一宗用文化包装起来的地产生意。

港府的建议,是将西九龙四十公顷土地,交给一个财团承包发展,盖商场、住宅、博物馆及表演场地,定明五成半面积要有天蓬覆盖,地积比率是一点八一倍,所有融资、设计、发展、和日后经营、管理均由中标财团承担,政府可毋须花费分文。但问题是,入围财团懂得搞文化艺术吗?他们是大地产商,懂的是建楼、卖楼和赚钱。

难怪三个入围财团提交的地积比率都高过政府建议的一点八一倍,分别是二点五倍、三点二八倍和四点三倍,理由是他们不会做蚀本生意。他们要用地产项目赚到的钱来补贴文娱艺术建设和营运。

因此,文化评论员胡恩威在星期日的香港电台“城市论坛”电视节目中,指领导项目评审委员会的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只手遮天”,一意孤行,漠视民意。胡恩威说,文化界早已建议政府,在发展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时,参考美国百老汇等地方的经验,以剧场群营运模式来凝聚外界投资,曾荫权却置若罔闻。香港建筑师学会主席吴永顺在同一场合亦指出,西九龙项目是一个地产项目,“只是要地产发展商向文化项目取一张入场券。”

看来,港府又要逼市民上街才会收回成命。香港在特首董建华领导之下,普罗大众难有好日子过。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