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梁京:台湾本土化对“大一统”的挑战

【大纪元3月23日讯】此文写于台湾大选之前,因而不知谁将获胜。但是,无论获胜的是“泛蓝”还是“泛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这次选举的结果,将不会减弱台湾更加本土化的大潮。这个大潮对坚持“大一统”的大陆精英们,将是越来越有力的挑战,从而对中国百姓未来的命运,将产生深远的有利影响。

有一个美国学者说,如果台湾岛离中国大陆海岸的距离超过400公里,应该早就独立了,而如果台湾距大陆海岸仅几十公里,很可能早就被统一了。但是,正因为台湾与大陆不太远,也不太近,只有一百多公里,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统也统不成,独又独不了的格局,是导致世界局势动荡的一个潜在因素。

不过,在我看来,海峡两边这种既难统又难独的局面,虽然带来不少痛苦和麻烦,但从长远看,是天赐中国之福。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当年台湾象海南岛一样被“解放”,能发达到今天的程度吗?绝无可能!没有来自台湾经济成功的压力,大陆能改弦更张,实行改革开放吗?很难想象。事实上,两岸对峙导致的制度竞争,是台湾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这种竞争压力,大大提高了台湾当局经济决策的水平,因为他们必须既保持很高的军备支出,又不断改善民生,才可以维持政权。其结果,台湾经济不仅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更难能可贵的,是台湾在高速增长中,避免了过分悬殊的收入差别。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强,大陆主流精英的”大一统”情怀也不断膨胀。大陆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上升,显然给代表这个“崛起大国”的精英们,增添了不少荣耀。无论是炫耀大陆的新财富,还是批评大陆的新问题,国际社会都要洗耳恭听,因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不管朝哪个方向摆动,都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大陆出风头的人物,尽管倾向和主张各有不同,但在坚持“大一统”方面,却相当一致。中央精英占尽了话语权的优势,而不给地方精英留下一点说话的空间。

中央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在大陆造成一个空话充斥的语境,对大陆经济和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主流精英的舆论和民众现实生活的完全脱节。就拿大陆今天十分热门的所谓“三农问题”来说,中央精英的漠视也好,炒作也好,从未能改变十几年大陆农民每况愈下的局面,以至于地方知识分子实在看不下去,先有湖北的李昌平,后有安徽的陈桂棣、春桃夫妇,豁出来为农民请命。结果呢,给总理写信的李昌平只好弃官而去,而《中国农民调查》正遭到大陆当局的封杀。总之,忍无可忍,起而说真话的地方知识分子,还是改变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大陆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是热中“大一统”的大陆中央精英们最大的受害者,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替这些弱势者说话,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无异于政治自杀。其次,大陆地方差别巨大,要解决农业和就业问题,必须有地方化的政策。但“大一统”的政治偏好,往往导致所谓“一刀切”,被切掉的,只能是最缺少政治代表的群体利益。

台湾在民主化推动下的本土化,将向大陆展示一种地方精英主导的现代华人社会。大陆的中国人将看到,在这样的社会里,在中央集权下总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势群体,可以得到好得多的境遇。对大陆老百姓这样的启示,当然不是大陆的中央精英所希望看见的,但是,台湾本土化对大陆精英所热中的“大一统”的挑战,正是扭转大陆积弊所需要的一种外部刺激。有这个刺激和没有这个刺激,对于大陆内部未来的演变,是大不一样的。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根深蒂固,如果没有两岸分治,由地方精英来治理地方的理念,在大陆连得以表达的机会都难得,更不用说得到实践。而我坚信,由地方精英来治理地方的华人社会,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几个国家,都将比中央集权对老百姓更有利。正因为如此,台湾距大陆不远又不近,是天赐中国之福。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