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

步入成功 领袖群纶 听似容易做实难

记纽英仑中华资讯网路协会职业发展与领导艺术研讨会

【大纪元4月1日讯】(特约记者魏鹏飞波士顿报导)从业发展如何成功﹖在现代的高科技企业中该具备怎样的眼光“如何做一个团队的带头人”3月27日上午﹐在Chelmsford Radisson Hotel举行的纽英仑中华资讯网路协会(NECINA﹐以下简称“网协”)职业发展与领导艺术研讨会上﹐四位专家的演讲与会后讨论﹐给到场的百余名听众不少的启示。

本次研讨会由网协主办﹐玉山科协和 纽英仑专业人士协会协办。网协董事会主席余鸿极短的开场白后﹐在MIT集团(The MIT Group)负责人Anne M. Wallace博士的主持下﹐六位主讲人哈佛大学商学院戴维‧托马斯(David A. Thomas)教授及他的两位学生(Gordon Liao和 Philip Tseng)﹐ALS发展基金管理主任劳乐‧康(Lawler Kang)﹐应用国际公司(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副总裁前海军少将惠顿H. W. Whiton以及Acopia网络公司主席吴锦城(Cheng Wu)先后上台﹐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与管理之道。

热忱参与过程

几乎四位主讲人都提到了﹐想要成功﹐热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因素。康先生从他数十年前在上中学时运动场上脑部受伤后奇迹”地康复﹐之后上完了高中﹑大学又经历了婚变等经历﹐说他“自己的过去”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从中他学会了永不轻言放弃和不要“自己打败自己”。吴锦城先生说金钱和地位并不是能追求来的﹐也不应是终极目标﹐成功和真正由此而来的喜悦﹐是在热情投入去做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金钱和地位不过是过程中附带的自然结果。

学会当好听众

“从别人那里学习﹐要比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吴锦城先生则用家长教孩子等很通俗的道理说明﹕由于人不可能成为全才﹐往往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最好谦虚向行家请教﹐先学会作一个静静的听众﹐进而分析综合﹐做出最后的决定。

惠顿先生认为每一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从而在团对中有参与和自豪感。这样﹐才会使得从管理者到员工都将公司当成自己的车子一样悉心照看﹐而不是当成租来的车子而车灯开着也不理会。

为人所知和团队精神

戴维‧托马斯和他的两位学生﹐都认为交流和沟通很重要。这一点﹐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少数族裔从业者常常是非常需要加强的一环﹐Gordon Liao和 Philip Tseng从他们自己和作课题间对许多管理层人士的会面调查﹐深刻的提到了这方面的体会。他们说东方人较含蓄﹐不大主动推销自己﹐从而有时难为领导层所认知。而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来讲﹐惠顿少将认为他们也并非一定是通过领导权威或命令来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存在﹐反之﹐言传身教更重要。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少说“我”而多强调“我们”﹐并善于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很重要﹐从而当最后成勣降临时﹐大家都会说﹕“我们自个儿干成的”﹐而甚至忘了这个领导者的存在。

敏锐的眼光

如何在纷繁变化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必备的素质。吴锦城认为需要眼观六路﹐善于听取﹐敢于追梦逆主流而思﹐并踏踏实实的将看准了的事情付诸实践。尤其是最后一点﹐他说重要的“不是谁先想到的﹐而是谁先做到了”。吴觉得好主意其实从来不少﹐但怎么把它们综合起来而有所创新﹐的确需要慧眼独具。譬如自动化的概念和思想早已有之﹐亨利‧福特的“创新”就是将这一主意用到了汽车上。

听似容易 做实难

演讲人发言完毕﹐是听众自由提问时间。一位听众觉得听了一上午﹐确实精彩﹐但并非“太新鲜事”﹐不过“简单的常识和直觉”。演讲人对此皆表认同﹐而余鸿先生的结语﹐也进一步点明了此次会议的主旨﹐即通过成功者的经验﹐分享如何将简单的“常识和直觉”付诸“困难和复杂的”实施过程之中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