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张清溪:从股市弊案谈商业道德

【大纪元9月9日讯】台湾最近接连发生多件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博达案还不知如何善后,卫道、茂硅、讯碟案又相继而来。有人可能把这些当做是经济发展的枝节、意外、例外问题。我们希望这些都是意外、例外,但这决不是“枝节”问题。事实上,上市公司一再的诈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如何解决?第一个想到的是完备法律,如修改证交法、会计师法。但这只能起到表面的作用。乱世要用重典,但严刑峻罚有用吗?

博达掏空案的签证会计师受到严惩,引发会计师严审半年度财务告报效应,迫使多家上市、上柜公司在半年报中承认亏损。讯碟案就是这样循线牵引曝露的。财金主管好像还满意于博达案起的这个正面效应。也有人以为,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如博达叶素菲遭收押,卫道张泰铭、讯碟吕学仁与茂硅胡洪九等人,都在第一时间被调查侦办、限制出境,显示监审单位虽未能事前防范,但至少能事后追究,让投资人起码有个求偿对象。

不过,这些事后亡羊补牢对投资人有用吗?在这之前,博达、卫道、讯碟,都曾在股市叱咤风云:讯碟最高飙高到(每股)512元,博达、卫道股价一度冲出300元以外,而茂硅也名列百元股票之林;弊端爆发后,都沦为股价不到十元面值的鸡蛋水饺股。公司、负责人可能都已脱产,股市投资人除了认赔之外,到哪里去求偿?

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来谈点“商业道德”呢?事实已经证明,现代发达的科技与完备的法律规章,阻止不了经理人的诈欺、舞弊。这是因为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已随经济发展而下滑;但伦理道德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的要求却是愈高的。

我们以“商业诚信”为例。经济发展都是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商业社会。大家都怀念农业社会人际间的信任;但是,在农业社会里,因为市场分工有限,买卖交易大都是“熟人关系”,所以“相信熟人”就可以了,而熟人间的诚信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在工商社会,因为分工细密,交易对象愈广,市场要顺利运行,就必须“信任陌生人”。这个要求就高了。

到了现代社会,市场交易对象很多不但互不相识,可能还从未谋面。例如,股东是公司的老闾,但“老闾”到公司办事,还要看小职员的脸色,谁叫你是小股东,他根本不认得你。现代产品如金融、期货、股票、网路等等,要能顺利交易,商业诚信的要求是“信任制度”。例如,会计师签字,就证明账目是正确的,所以叫“签证”。“信任制度”要比“信任陌生人”更难。

经济发展让人创造出很多“信用工具、科技产品”,背后是要求更高的诚信标准;但事实上商业诚信却随着经济发展而倒退。如果人类的道德水准不能同步提升,这些进步的产品可能反而害了人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