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工尺谱的由来”

据说在人们还没有发明记谱方法之前,音乐的传授是非常不简单的。在唐代时,有个裁缝名叫梁正康,不但是个手艺极好的裁缝师傅,也是个啥乐器都精通的乐师。梁师傅不但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中也一边传授弟子,他感到口耳相传的音乐教学很不方便,竟然无法将一个音正确由嘴巴表达出来,也不能把它记在纸上,说起来比教人缝衣服要困难多了。

梁师傅有位徒弟名为张生甫。当张生甫决心把“量体画尺”的这种功夫全部学会,故而每天大清早都在铺房里背颂“量尺”的口诀。他不断的念着“上尺,中长,合,四叶”这些专用词。在量衣的口诀里“上尺”是指先量上衣肩宽,后量袖长;而“中长”是量衣的长度与周围;“合”则是指量裤腰头的宽度;那么“四叶”就是指裤长和裤管的四叶大小等。当生甫在用功背口诀时,梁师傅大都是在铺房前练习他的音乐。就这样一来一往音乐声配合着口诀的印象竟然让生甫更加深刻了,而且有时合著师傅的音乐便唱起来了。这样几次之后“上尺中长合四叶…”就成了量尺的“口诀歌”了。后来,他们师徒俩一起琢磨,就将这“上尺中长合四叶”定为七个音名。从此以后,民间开始有这种用文字作为“音名”的工尺谱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