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保育团体:木栅动物园熊科动物生活容间不足

【大纪元11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十五日电)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将于明天审核大猫熊来台案,国内保育团体今天上午召开记者会呼吁,指出木栅动物园现有熊科动物的生活容间严重不足,已经造成动物出现不正常的刻板行为,若再引进大猫熊,只会增加台湾的“肖熊 (发疯的熊)”。

包括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人本教育基金会、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蛮野心足生态协会及台湾促进和平基金会等多个保育团体,上午共同召开记者会,抗议动物园不该把引进大猫熊当作“商品”炒作。

记者会中,保育团体并公布从二00一年至二00五年,长达四年间,对台北市立木栅动物园内圈养的台湾黑熊、亚洲黑熊、棕熊与马来熊的观察纪录影带,显示动物长期处在受限空间下,就像精神病患般,已出现好几个小时重复绕圈、晃脑、踱步或一动也不动的异常刻板行为。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主任陈玉敏表示,以独居、树栖型,善于爬树的马来熊为例,野外活动范围大约为三十三平方公里,但在动物园内,白天的活动范围仅有三百平方公尺,是自然栖地的十万分之一,让马来熊只能不断地像排队般况着墙壁来回走动,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以上。

野外活动范围广达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棕熊,白天生活空间更仅有六百平方公尺不到,晚上则关在更小的空间内,依保育团体长期观察,不仅健康不佳,毛发失去光泽,更鲜少活动,往往只不断重复从圈养洞口走到外面不到五公尺,再走回洞口。

陈玉敏说,这些动物出现严重不正常行为,正是动物福利被剥削的表征,动物园拿政府补助的预算与民间捐款,却不积极为园内动物改善生活环境,反而不断引进新奇的动物来当作“商品”炒作,从企鹅、无尾熊到现在的大猫熊都是如此。

保育团体呼吁,以目前动物园为大猫熊编列每年约新台币五百五十万元的饲养经费,已经可以投入台湾黑熊保育研究长达七年所需,与其增加台湾的疯熊,不如多关怀本土特有物种的保育及栖地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