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唐诗欣赏】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其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独成一家。他和李颀、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字句浅释】

解题: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738年)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首诗就是王维在去边塞的途中写的。

使:出使,以使节的身份去某个地方。

问:慰问。

边:边塞、边关。

属国:秦汉时的官名,这里代指使臣,即王维自指。

居延: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当时的西北边塞。

征蓬:远行的蓬草。蓬草随风飘荡,古诗中多比喻漂泊的游子。

汉塞:汉代就设置起来的关塞。

烟:即烽烟,又叫狼烟,烧狼粪产生的烟柱,是传递军情的信号。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计):侦察骑兵。

都护:唐代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燕(烟)然:山名,就是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但这里是用来代指最前线,不是实指。

【全诗串讲】

作为使臣到塞上去

一辆车慰问部队要去边关,身为使臣走过边远的居延。

蓬草远去飘出汉时的要塞,大雁回归飞入胡国的高天。

浩大沙漠上一股狼烟笔直,悠长黄河边只见落日浑圆。

在萧关我碰到骑兵的侦察,才知河西节度使在最前线。

【言外之意】

皇上亲自委派,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塞外宣慰部队,却“单车”而往。一个“单”字,便隐示了作者此行并无真正重要的理由。“征蓬”“归雁”两句纯属写景,却恰恰饱含著作者难言的情愫:自己像一棵蓬草飘出京城,一直出了汉地的边塞,象征着自己离开了朝堂以及温暖的家;大雁虽然也朝着同一方向,飞入了胡地的天空,但大雁是“归”,是回家,与自己的“出”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心中是何滋味,自不难想像。

“大漠”“长河”两句也是纯粹的写景句,但形象壮观、内涵丰满而微妙。“孤烟直”不是因为没有风,而是因为狼粪烧出的烟质凝重,就是有风也不容易吹歪。同时这里指明了,战事并未完全结束(有狼烟的地方就是警报,而且末句也是一个佐证),由此产生出大漠争战的边塞气氛来。

然而作者将蜿曲悠长的黄河上那轮落日写“圆”了,一方面是周围没有山林遮掩,落日自圆,但这样貌似多余的一个“圆”字却给人特别的感觉和余味,或许正是作者心中强烈地希望此次出使和大战后的小规模战事都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吧。

这次出使塞外的经历,很可能为后来作者看淡仕途、最终归隐修禅埋下了一根伏线。除此而外,作者此行还有一个收获:“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自此就成为唐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直到近代的诗评家们还赞之为“千古壮观”。

──转自正见网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