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人物】孙少英用画笔彩绘人生

【大纪元3月12日讯】满头银发、乐观开朗的孙少英说:“人生退休才开始。”因此,当他从台视退休后,便选择定居人文荟萃的埔里山城,“开始”了他的人生。他随身携带画具,骑着摩托车四处取材,用画笔以写生的方式纪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写生画家埔里居 艺术带入生活中

埔里位于台湾地理中心,由于天然的环境和气候得天独厚,风景秀丽、景致宜人,因而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和艺术家来此定居,除了丰富的生态和传统产业之外,更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

“写生画家”孙少英于年初出版了一本“画家笔下的乡居品味”,即以水彩描绘居住在埔里地区艺文界知名人士有品味的家。这是他定居埔里后陆续出版的第六本画集。他表示: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提升现代人对于居家的品味,把艺术带入生活当中,哪怕是一个小角落,只要用心经营,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于战乱,原籍山东的孙少英,于1949年的少年时期随国军撤退来台,就读复兴冈学院艺术系(即政工干校前身),有深厚的素描基础,虽然主修油画,却偏好以水彩创作。个性乐观开朗,水彩作品明亮活泼,素描线条流利洗练,充分展现他对生命的热诚与豁达。

画笔表心意 彩绘埔里情

先后于光启社与台视担任美术设计、艺术指导及美术组主管长达三十余年的孙少英,对埔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怀,这里是他太太和两个女儿的出生地。因此,退休后选择埔里定居,住进岳父的空屋,成立工作室,奉行走到哪,画到哪的理念,随身携带画具,用写生的方式纪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孙少英用画笔捕捉埔里的湖光山色、乡居野趣,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随兴而洒脱的呈现在画纸上,足迹遍布山城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出版一系列的画集,包括:从铅笔到水彩、埔里情素描集、九二一伤痕、家园再造 九二一重建写生集。值得一提的是,孙少英的工作室也在九二一地震中倒塌了,他却顾不得自己的财物损失,含泪走遍灾区,用画笔纪录这场浩劫。



2003年孙少英接受日月潭风管处的委托,创作了“水彩日月潭”,为了捕捉日月潭不同风貌,经常在清晨或黄昏骑着摩托车往返埔里和日月潭之间,他喜欢“以真实做基础,又有些超脱现实、接近梦境的纯净美感。”实地写生的方式将日月潭的灵秀景致呈现在画作里。





人生退休才开始 心境开阔无负担

虽然在台北工作期间,业余时未曾间断创作,并多次举办个展和参加国内外邀请展,孙少英却觉得真正能够心无旁鹜的从事美术创作是定居埔里之后。因此,他认为:人生退休才开始,因为没有工作压力,心境开阔无负担,有许多得意的作品是退休后画的,而且发现自己一直在进步。

已年逾七十的孙少英,虽然满头银发、身体却十分硬朗,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随他习画的黄小姐表示:孙老师个性随和,教画认真亲切、有耐心,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好友邓先生则最敬佩他做事认真的态度,画一个地方常要骑着机车跑好几次;而且好学不倦,喜欢看书,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还有一颗淳朴的心。

1999年的九二一震灾中,孙少英用心经营多年的画室被震毁了,他并没有灰心丧志,反而积极参与重建工作,用画笔纪录灾区的伤痕和再造,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让周遭的朋友敬佩。他认为:人生只有病痛摆脱不了,其他没有任何痛苦放不开的,所以他总是生活在愉悦中,随时笑脸迎人。



美术创作难速成 打好基础是根本

和多数传统艺术家一样,孙少英对目前社会充斥所谓“现代派”的艺术无法认同,对学校美术教育忽视基础训练,一味追求创新、独树一格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愿花工夫做练习、讲求速成的现象感到忧心;他认为正统艺术课程一定要打好基础,没有深厚的基础画不出好的画。

孙少英上课时要求学生必须学好素描,因为那是所有美术创作的基础。他表示:美术应用的范围很广,许多行业都涉及,所以美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基础训练。而动画是美术的最高境界,融合了传统的画功、设计分镜、动视和编剧,难度极高,如迪士尼、宫崎骏的作品即是上乘之作。

面对社会的种种乱象,孙少英并不悲观,他觉得好人还是很多,所以这个社会不会走到绝境;同样的,虽然目前现代艺术占主流位置,但真下工夫的人仍然不少,只是不被重视,所以不用担心,过一段时期后,有识之士会深思,重新肯定传统艺术的价值。@

大纪元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