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中国远征军缅北征战纪实(20)

【大纪元3月4日讯】

第二十二节﹕世界最长的油管

与“史迪威公路”同时进行的另一伟大工程﹐是中印油管的铺设﹐被封锁后的中国﹐一切物质都异常的缺乏﹐飞机大炮汽车固然是宝贝﹐而使飞机能飞﹐大炮能动﹐汽车能开得油料﹐更是宝中之宝。在缅甸没有沦陷以前﹐滇缅路上往来的车辆﹐大半都是运油﹐卡车从仰光载满了汽油开往昆明﹐再从昆明跑回仰光﹐它本身就消耗了它的运量一半﹐这种运法不但太不经济﹐而且缓不济急。滇缅路中断以后﹐美国飞机跨过“驼峰﹐” 从“空中滇缅路”把汽油送到中国﹐更是消耗量大运输量少﹐不能解决中国战场的油荒﹐于是从印度架设一条油管通到中国﹐就和建筑中印公路同时的列入中美军事家和工程家的议程中了。

计划决定﹐大批的油管和熟练的工人﹐陆续从新大陆运到加尔各答﹐中印油管立即开始施工﹐工程处又就地补充了七千多个印度的工兵和苦力﹐加速工程的进展。

油管的装置﹐是一节一节联结的﹐它是一种口径四英寸大小的钢管﹐每节长二十英尺﹐节与节之间﹐用钢夹夹着﹐再用螺丝扭紧。中印油管所用的是轻便式的一种可以很快的架设起来﹐也可以很快的拆除运走﹐有许多自动开关的活门和调节油量的装置﹐据说这种轻便式的油管﹐这是最新的发明﹐这次大战的产物。

油管从加尔各答起﹐通过布拉马普得拉河谷﹐进入阿萨密省﹐这一带地势平坦﹐人烟稠密﹐所以架设的速度很快﹐在驻印军正式反攻缅甸战事开始之前﹐油管已经修到列多。油管在加尔各答的起点是海平﹐到列多也不过海拔四百公尺﹐再往前爬上野人山﹐就随着“史迪威公路”盘旋于林山峻岭之间﹐忽而上升﹐忽而下降﹐有时因为公路曲折太大﹐又另从便道﹐采取直线﹐架过几里路后﹐再与公路会合﹔有时因为迁就地形﹐不得不深深的埋在地下﹐或是高高的架放木椿的上面。由于这些起伏地形所给予油管的激烈影响﹐油管工程处特在沿线各抽油站分段加以不同的压力﹐使它保持一定的流速﹐以免除上坡时流不动﹐下坡时流的太快﹐甚至有将油管压迫可能的危险。

史迪威公路逐段修通﹐逐段使用﹐油管也是一样的﹐自从油管修到列多以后﹐每天便把从加尔各答吸来的油﹐尽量的喂补给活跃在缅北前线的飞机﹐卡车﹐吉普车和一切车辆。

为求全部油管工程迅速起见﹐施行分段铺设﹐而且每段还是从两段同时开工。油管工程人员﹐也是和筑路的工兵一样辛苦﹐他们紧随着步兵之后﹐在那些人迹不到的地方工作着。油管不断的从加尔各答用火车装到列多﹐再从列多用卡车运到铺设的地点。中国境内的一段﹐也是同时开工﹐飞机从印度把油管一节节的装运过去﹐交给军委会战时运输管理局的油管工程处﹐由中美双方的工程人员在两千多中国工人效力之下铺设起来。

中印公路通车以后﹐中美军事当局接着就宣布了中印油管通油的消息。卡车从中印公路上不断的将把军火运到中国去﹐增强中国国军的装备﹐油管源源的把油料流送到中国去﹐增强中国战区的动力﹐推动战局向胜利之途迈进了一大步。

美国从休斯顿经德克萨斯州境到东部工业地区的新泽西州﹐有一条大油管﹐长一千五百六十英里﹐是世界最长的油管﹐但比起一千八百五十英里的中印油管来﹐还短二百九十英里﹐如今中印油管虽已随着战事结束行将废弃不用了﹐但在油管的历史上﹐它仍然是王者的地位。(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