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丝绸之路(一):绢之道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阿拉伯往来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即在经济往来与文化的传播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丝绸之路大批的古迹、出土文物、古老手抄文件、钱币、塑像、壁画及砖画等文物的出土,人们对丝绸之路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史料的缺乏以及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却也引发人们前去探索的兴趣。

中国很早即与中、南、西亚及欧、非洲的许多国家通过陆路交通密切往来,但对这些交通路线,历史文献虽有记载,但并未概括出一专有名称。直到近代,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特‧荷芬(Richthofen)和阿尔伯特‧赫尔曼(Albert Herrmann)才有明确的叙述:

一、 李希特‧荷芬:西元一九七○年代首先称丝绸之路为Seidenstrassen,在其《中国》一书中认为丝绸之路的范围应从公元前一一四年到公元一二七年间,自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带)及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

二、 阿尔伯特‧赫尔曼:扩大丝绸之路之概念,将上述李希特‧荷芬所说自中国至河中地区之道路进一步拓展至遥远西方的叙利亚,此说见其名著《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获得以格鲁塞为首东洋学者的支持,自十九至二十世纪初,许多中亚探险家多次使用丝绸之路或丝绸贸易路的名称。

其中,所谓的Seidenstrassen(丝路之原文)亦即中国的绢经由中亚细亚的绿洲地区输往西方地中海之道路,此东西动脉,首先命名为“绢之道”。此一语汇后为英、法、日等国采用,英语称为SILKROAD,法文是ROUTE DE SOIE,中国则称为“丝绸之路”(或丝路)。

可见丝绸之路的名称是把古代丝绸贸易所达至地区皆包含在丝绸之路范围内,于是丝绸之路即成为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连结非、欧洲陆路通道的总称。随着中西往来频繁,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