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后继乏人 中国“绝活”面临绝境

【大纪元6月21日讯】泥人、面人、风筝……这是多少代中国人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灵动色彩;刺绣、年画、剪纸……这是让多少外国人啧啧称绝的艺术。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过去的一些传统工艺、艺术很难走向市场,中国历经数代传承的民间绝活面临后继乏人的境遇。

据法制晚报报导,在上海,起源于明代的上海独门绝技露香园顾绣从业者从明代的数百人萎缩到十多人,且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在湖南,传统织锦艺术的从业者从20世纪80年代的2000人到现在的几十个人……,由于后继乏人,中国民间艺术整体呈现萎缩的状态。

据北京市群众艺术馆表,他们已在北京寻访到的300多个艺术门类,数千位老艺人,但50岁以上的老艺人占了八成,近百种艺术门类后继无人。更令人堪忧的是,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据了解,在宁波一个市的415项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

绢人艺术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绢人制作时间长,商业利润很小,没人愿意学,有些学习者因为觉得没前途,不学了。目前55岁的滑树林先生是北京绢人工艺的惟一传人。

今年62岁的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哈亦琦是北京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他表示,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潜心学这种复杂的手艺,传统手艺难寻传人几乎是没办法回避的问题了。现在孩子们的娱乐活动很多,电脑、电视……选择消遣的方式多,更不容易对传统的艺术培养起兴趣来了,有兴趣吧,功底又不一定到位。

哈亦琦说,即使有徒弟,但是能把传统的手艺原汁原味继承发展,甚至有超越的却非常少,不合适的徒弟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传人。

由于民间工艺多数工序繁杂,多以手工制作为主,价格也就偏贵。有些工艺美术制品的厂家,往往购买民间艺术家作品后,稍作改动就大批量产,手工制品更是没了市场。

北京泥玩具传人双起翔今年已经73岁了,他的民间彩塑技艺很高,他的作品也多次得奖。不过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来卖自己的作品。

双起翔说,以前曾有酒店对他的作品非常感趣兴,但是却常常发生送了货要不回钱来,如今年纪大了,也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只敢给一些文化部门或者熟悉的收藏者来做一些作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