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2005年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洪水灾害原因分析

【大纪元6月22日讯】根据新华社报导,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宁安市沙兰乡遭受洪水灾害,一所小学被淹。当天报导的死亡人数为29人,四天之后,死亡人数上升到99人(截至6月14日的数据),其中95人是沙兰乡长安小学的学生,其余4人为当地村民。另外还有10名学生失踪。

  关于造成此次严重洪水灾害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解释︰

  第一︰两百年一遇的强暴雨引起山洪和泥石流,加上沙兰乡长安小学的地势低洼;

  第二︰沙兰镇所在地区降水量并不高,洪水之所以来势如此凶猛,可能与山上桥梁等设施拦水有关,最后拦不住了就倾泄而下;

  第三︰暴雨致使上游水库的堤坝被冲垮,而形成破坏性极强的洪水。

  本文就这三种原因解释进行讨论。

  一、洪水原因解释

  第一种原因解释︰两百年一遇的强暴雨引起山洪和泥石流和长安小学的不利地势

  关于此次宁安市沙兰乡洪水灾害的报导,国内新闻媒介口径十分统一。宁安市沙兰镇灾情动态(一)在介绍灾情说︰

  “6月10日下午13时,宁安市沙兰镇西北沙兰河上游处急降40分钟暴雨,降水量150毫米,形成山洪水,并迅速冲向下游沙兰镇。约14时15分,洪水到达沙兰镇。由于沙兰镇地势低洼,200户居民家中进水,沙兰中心小学352名学生和31名教师被围水中。”

  另外根据中广新闻6月11日报导︰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上游山区昨天下午2点半左右突降暴雨,瞬间形成洪峰,引发土石流,最高洪峰水位达2米,淹没了沙兰镇中心小学。洪水造成29人死亡,4人失踪。

  新华网“黑龙江宁安洪灾追踪:强降雨造成泥石流山洪”一文引用黑龙江省水文局局长董淑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此次洪灾的原因为短时间、局部、突发性强降雨造成的典型的泥石流山洪。在洪灾发生前,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毫米─200毫米,属200年一遇的强降雨,在目前的条件下,这种情况造成的山洪尚无法预知。”

  关于沙兰镇的不利地势,主要来自牡丹江市常务副市长靖殿元的介绍︰“沙兰镇过去叫沙兰坑,镇子本身就地处低洼,学校又建在镇里的偏低处。沙兰河上游强降雨造成沙兰河水出槽,短时间形成高水头,冲入校园,酿成灾害。事实上,宁安人都知道,沙兰镇是个浅山区,丘陵地形,一下雨,容易被水淹。沙兰镇中心小学这些年一直在翻新,改善校舍,但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能根据沙兰镇的地形,做出调整,让学生在高一点的地方上课就好了。”

  第二种原因解释︰沙兰镇所在地区降水量并不高,洪水之所以来势如此凶猛,可能与山上桥梁等设施拦水有关,最后拦不住了就倾泄而下。

  这种解释来自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服务处邵俊年处长。邵俊年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是10日深夜得知洪水消息的。在我局的实时气象资料中,显示沙兰镇所在地区降水量并不高,这与南方地区的降水没法比。洪水之所以来势这么猛,可能与山上桥梁等设施拦水有关,最后拦不住了就倾泄而下。”

  第三种原因解释︰暴雨致使上游水库的堤坝被冲垮,而形成破坏性极强的洪水。

  这种解释来自一位宁安市网友的帖子︰

  “事情根本不是报导的那样,我就是宁安的。沙兰镇俗称“沙兰坑”是个坑型周围是环型山坡的特殊地型,而水库是在距离20里外的高处。6月10日下午是因为急下暴雨水库的堤坝被冲垮造成的。这些水库是1960年建造后至今未维修过的,而宁安的水利部门却在去年买了6台“上海帕萨特”。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下午一位分管的付市长被愤怒的市民用铁锹把头部砍伤,原因就是这“付市长”在和别人打电话中说这里已经没事了,这些话被几个村民听到,上去就砍。失去亲人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诉说的!!!!!沙兰镇已被当地的武警封锁。这决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各方面领导的过失,多少幼小的生命和多少无孤的村民就是被这些贪官杀害的。死亡人数就不用说了。报导的人数和当地的情况???死亡人数应该是300左右,失踪200多人,当时正在上学的有将近600人,死亡的都是1-4 年级的学生,5年级的学生没有什么伤亡,我真的不明白媒体的报导,哎~~~~~~伤心,心痛啊。那么多的生命,就被你们的一句话掩盖了吧!!!这样的事多了,我是穆棱林业局的前几年我们这着了一回火烧了国有资产2000万可是只报了27万,因为超了30万就是重大火灾。上有林业局局长,下有公安局局长,消防科长花钱平了,当时消防科长说了,我完了公安局长也得完,林业局长也得完,我还得当我的消防科长。这就是官官相护……”

  二、洪水成因讨论

  现在就上面所述的洪灾原因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两百年一遇的暴雨

  6月10日下午13时,宁安市沙兰镇西北沙兰河上游处急降40分钟暴雨,降水量150毫米,为两百年一遇的暴雨。

  黑龙江省水文局局长董淑华说,“此次洪灾的原因为短时间、局部、突发性强降雨造成的典型的泥石流山洪。在洪灾发生前,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毫米─200毫米,属200年一遇的强降雨。”

  分析暴雨,要从暴雨的历时长短,暴雨的面积和降水强度(降水深)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也就是专业人员所说的“时面深”分析。

  从时间上来分析,这次暴雨历时时间短,一共只有40分钟,难以形成大洪水。

  从面积上来分析,沙兰河是一条小河,上游的汇水面积小,也很难形成大洪水。

  从降水强度来分析,降水量为150至200毫米。这个降雨强度非常大,有利于形成大洪水。

  董淑华局长所描述的“短时间、局部、突发性强降雨”,正好涉及历时,暴雨的面积和降水强度这三个要素。短时间不利于形成大洪水,面积小也不利于形成大洪水,只有强降雨是三个要素中惟一有利于形成大洪水的因素。

  董淑华局长说,40分钟的降雨量达到150毫米─200毫米。可见这个降雨量不是当地气象台站实测得到的数据,而是估算的数据。40分钟的降雨量达到150 毫米─200毫米,这是创造中国40分钟最大降雨量的记录!!!这不只是200年一遇的强降雨,而且是更加罕见的强降雨。

  下面是中国45分钟的最大降雨量记录︰

  1964年9月10日,浙江德清︰45分钟的最大降雨量135.5毫米;

  1953年9月2日,江苏扬州︰45分钟的最大降雨量114.9毫米;

  1964年7月16日,山东劳山︰45分钟的最大降雨量109.3毫米;

  1968年4月9日,广西灵山︰45分钟的最大降雨量107.3毫米;

  (参见︰詹道江、邹进上︰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北京,第422页)

  正如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服务处邵俊年处长所说,在中国气象局的实时气象资料中,显示沙兰镇所在地区降水量并不高,这与南方地区的降水没法比。如果中国气象局对中国最大的40分钟的降雨量没有记录,这是最大的失职。

  下面用两个计算例子来说明时面深三要素和降雨量的关系︰

  40分钟100公里范围内平均降雨100毫米︰总降水量一千万立方米;

  3天1000公里范围内平均降雨1600毫米︰总降水量十六亿立方米。

  第二︰关于沙兰镇和长安小学的不利地势

  沙兰镇位于低山区,丘陵地形,本来是不容易受洪水危害的地区。尽管沙兰镇是坑型地形,周围是环型山坡,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封闭的坑,而是有出口的坑型地形,沙兰河流经沙兰镇,而后注入牡丹江。只要这个出口没有被堵塞住,不可能发生灭顶之灾。

  第三︰2米高的洪峰

  请大家注意在报导中提到的破坏能力极强的“2米高的洪峰”。在自然状态下,上游暴雨所形成的洪水,在山区或丘陵河道中,尽管水位上升快,但是仍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形成“2米高的洪峰”。

  这种洪峰常常在水库大坝溃坝之后,或是水库大坝打开泄洪闸或泄洪坝段之后形成,人称“溃坝洪水”。

  邵俊年处长推测︰洪水之所以来势这么猛,可能与山上桥梁等设施拦水有关,最后拦不住了就倾泄而下。”就是说,桥洞可能被树木、石块等物体堵塞,形成一个人工坝,阻挡洪水下泄。这样水位上升,水的压力加大,最后这个“人工坝”还是被洪水冲垮,形成“溃坝洪水”。

  邵俊年处长从他掌握的降雨数据和经验中得出,6月10日下午13时,宁安市沙兰镇西北沙兰河上游处40分钟、降水量150毫米的降水,不可能形成造成破坏能力极强的“2米高的洪峰”,也不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洪水损失和人员伤亡。只有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桥梁等设施先拦水后溃坝或是水库大坝溃坝或是打开泄洪坝段,才能形成如此高的洪峰,形成如此强的破坏力。

  第四︰和胜水库

  和胜水库位于沙兰镇上游约20公里处,是一个小型水库,建于1960年,之后没有经过正规的维修。根据中国水利部水库管理条例,这类小型水库已经由承包者管理。承包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水库的运行。

  在所有的报导中都没有提到,这座水库在洪水过程中是否发挥了防洪效益,或者为水库安全采取什么措施,比如打开泄洪闸、打开泄洪坝段等。似乎这座水库和此次洪水灾害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宁安洪水灾害发生后,国务委员回良玉指示财政部司长曹广生,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副主任田以堂带队组成工作组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灾区,指导灾区工作,慰问群众。中央工作组到了宁安市后不久,便到和胜水库检查指导工作,并做出指示︰切实加强对上游和胜水库的监控和沙兰镇上游降雨量的监控,布置了四个观察哨, 200人昼夜死看死守,确保不发生余灾。根据宁安信息港6月12日8时报导︰到发稿时,和胜水库尚无溢流,大坝安然无恙。可见这个和胜水库和此次洪水关系非常微妙。

  从和胜水库的建设年代和规模来推断,和胜水库大坝的抗洪能力不会超过能抗百年一遇的洪水。到6月12日8时,和胜水库发生尚无发生坝顶溢流现象,则可以推断,和胜水库已经在洪水过程中打开泄洪闸或打开泄洪坝段实行泄洪。

  这和那位网民的解释就比较符合了。只是那位网民可能把打开泄洪闸或打开泄洪坝段当作是水库的堤坝被洪水冲垮。

  第五︰和胜村村长的电话

  长安村一位名叫曾宪华的村民说︰10日大雨刚下时,位于河上游和胜村的村主任、村支书曾经给镇政府、派出所打电话报警,但是无人接听,如果当时有人,也许就会避免事故,至少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对此,牡丹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岩柏对记者说︰公安机关已经对沙兰镇党委书记黄明君、沙兰镇派出所所长李作玉立案侦查。

  在刚下大雨时,上游的洪水尚未形成,和胜村的村主任、村支书想要告诉沙兰镇党委书记黄明君、沙兰镇派出所所长什么情况?显然他们想要通知下游的领导,雨下得很大,和胜水库大坝可能会有危险,他们将打开泄洪闸或打开泄洪坝段实行泄洪,让下游早作准备。而不巧的是,当时镇党委书记办公室和沙兰镇派出所长办公室都没有人在,所以也就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防范即将到来的泄洪洪水。当和胜水库打开泄洪坝段实行泄洪,洪水形成了2米高的洪峰。

  三、情景描述法

  根据各种报导的资料,借用情景描述法,可以将此次宁安市沙兰镇洪水灾难的各种可能的过程加以描绘,下面是最可能的洪水灾害过程︰

  2005年6月10日下午13时,宁安市沙兰镇西北沙兰河上游处下暴雨,持续了40分钟,降水量不足150毫米。

  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沙兰镇上游约20公里处的和胜水库。和胜水库是一个小型水库,建于1960年。水库大坝属于不能坝顶溢流的类型。和胜大坝工程防洪标准低,之后又没有经过正规的维修,特别是承包之后,没有正常的维修,属于病危水库大坝。为了保证和胜水库大坝的安全,水库承包者决定打开泄洪闸或打开泄洪坝段实行泄洪。和胜村的村主任、村支书决定将此措施用电话报告沙兰镇党政领导,但无人接电话。

  泄洪洪水形成2米高的洪峰,快速向下游推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桥梁等设施拦水,后即冲垮,增加了洪水破坏力量。

  当2米高的洪峰到达沙兰镇时,镇上的居民毫无准备。位于地势低洼的长安小学受害最为严重。

  四、结束语

  上游地区的暴雨、沙兰乡长安小学的地势低洼是导致此次洪水灾难的原因,因为上游不降雨,下游就不可能有洪水;如果长安小学的高程再高2米,可能淹的是别人,而不是这些可爱的小学生。但是,这都不是导致此次洪水灾难的主要原因。导致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和胜水库的突然泄洪。由于水库突然泄洪造成洪水灾难,在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次绝不会是最后一次。中国8万多座水库中,有百分之四十是病库危坝,伴随这几万座病库危坝生活,像这样的灾难还会经常发生。

  作者是工程师,居德国

《观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