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亲人˙亲土 宜兰厝

【大纪元7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陆敬民╱专题报导

台湾北部滨海公路东行,车过三貂角便是太平洋海域,蔚蓝海岸换了另一番面貌,一进入兰阳平原的最北端,龟山岛隐约可见。宜兰,台北人俗称的“后花园”,小说家笔下的“后山”。但在文化上,这里可是前卫园区,绝非落后地区。

宜兰人因应多台多雨气候所发展出的硬颈精神与居住特色,也与大山彼端的台北人截然不同,光从建筑物就能轻易辨别其差异!

在过去,日本象集团规划设计的冬山河地景,曾让台北人惊艳,也让全台湾的目光焦点集中在这块朴实的土地上,开启宜兰人“走自己的路”的里程碑。

象征台湾建筑界崇高荣誉的“远东建筑奖”在日前颁奖,“宜兰”成为大赢家。位于五结乡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夺得建筑设计首奖,而宜兰市的“宜兰河畔旧城生活廊带”设计案则获得佳作,这两件作品均具备原生的“宜兰厝”精神。

上述两项作品都有建筑师黄声远的影子。黄声远曾参与前者第3期设计,而后者更是由他主持。

这位绝大多数时间都穿着短T拖鞋“不像建筑师的建筑师”,究竟是如何打造他心目中的“宜兰厝”?

传艺中心第3期工程为艺师宿舍区,现已改为旅馆。“我将居住面积缩到最小,鼓励人们出来到庭院。”黄声远说,刚开始这里是宿舍,并没有要做为旅馆,宿舍不像旅馆那样需要随时恢复原状,所以他在建筑物上弄了些类似小违建的空间,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可以晾衣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宜兰河畔旧城生活廊带”则是一件还未完工的工程,黄声远硬是选在今年让它角逐建筑奖。“北宜高速公路在今年通车,我们一定要宣示立场。”黄声远认为,通车后的北宜高势必带来大量的游客与车潮,届时宜兰市区将会挤得水泄不通。“所以,我要想办法将车子的动线作适度的限制,让居民可以在市区里优游漫步。”

这种市民优先与重视行人的构想尽管宏大,但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居民的非议和抗争,黄声远偕同近30名的事务所伙伴挨家挨户沟通,争取广大市民的认同。“为了达到理想,皮一定要够硬。”他自我调侃。

冬山河 亲水与传艺的动脉

记者王惠珍╱专题报导

谈到宜兰的公共建筑,不能不提到冬山河亲水公园,贯穿宜兰冬山乡到五结乡的冬山河,原本因河道弯曲狭窄排洪速度缓慢,每年台风时期常造成严重水患,但经过宜兰县政府10余年的疏浚改善并重新打造之后,目前冬山河却成为宜兰县的重要观光景点,赚进不少的观光财。

但是冬山河的成功,并不是单纯的硬体设备吸引人而已,虽然宜兰县政府委托日本象集团所做的设计相当有特色,也带动全台一股亲水公园的规划热潮,不过软体规划的用心,透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规划,才是让冬山河亲水公园每年都能一再吸引大量观光人潮的重要因素。

包括每年的龙舟竞赛、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国际童玩艺术节、七夕情人节等各种活动都会在此地举办,其中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今年已迈入第10年,藉由这项国际活动的举办,也让宜兰站上国际的舞台。

而每年暑假开始的国际童玩艺术节,透过精致深入的主题展览,以及惊奇无限的水域活动,不仅藉由活动的包装,充分展现出冬山河亲水公园内的各项亲水硬体设计,让宜兰的夏天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吸引大朋友及小朋友愿意一玩再玩。

甫于91年开园启用、位于冬山河下游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与冬山河亲水公园仅一河之隔,整个园区占地共24公顷,透过不同的展示馆,让民众得以重新感受传统戏曲、音乐、舞蹈、工艺及民俗杂技等各项传统艺术之美。

由蔡元良、简学义、陈森藤、黄声远等国内中青代建筑师先后共同参与的传艺中心,硬体建筑本身即相当具创意,不过传艺中心同样也透过活动规划的包装,来拉近游客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增加硬体空间的使用性。

今年起还安排由水路搭小船前往冬山河亲水公园的新鲜游法,将相邻的两个景点充分结合在一起,将硬体空间与活动做整合,集客的效应营造出超高人气。

绿革命 空间与心灵的解放

记者林美芬╱专题报导

自从冬山河的亲水空间在宜兰得到实现之后,宜兰似乎进入一脱胎换骨的新年代,经过10年岁月,宜兰人的社区意识深入骨髓,表现在空间上的城乡景色,更犹如一场地景革命。这场地景革命,把宜兰更往绿色的森林推进。

曾经,宜兰县政府大力拒绝污染性工业进入宜兰,在当年以工业取胜养活众人的年代,这个拒绝,引发众人的挞伐,一度千夫所指。而今,宜兰人骄傲于生态立县,未来也可望骄傲于前卫空间的展现。

冬山河整治,亲水空间的完成,再加上童玩节的立体活动,将冬山河的经营,从静态到动态,再扩大到苏澳冷泉的行销、员山歌仔戏的深入生活,交织成宜兰县有别于其他县市的文化深度。

福山植物园的成立、宜兰运动公园的兴建、到各个乡镇正在增加中的大型公共建设,各有独特性。从建筑的独特、空间解放,到深层的庶民生活质感的牵引,宜兰县的居民生活空间正在逐渐放大。

建筑师黄声远在建构宜兰公共建设的概念,刻意解放居民情绪,从心到身的活动,从视野的解构到不同建筑概念的形成,牵引居民朝向解放心灵的方向前进。

在如此的思想架构中,在黄声远的设计中,礁溪乡公所的办公场所是穿透的,卫生所与户政事务所是不规则建筑语汇,社会局的一楼空间跟外部结合;而这些民众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同时解构衙门概念,返给“以民为主”的活动空间,重新定位公务员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又在共同的特色上,越来越多的绿树将被种植在宜兰的土地上,在黄声远设定的构思中,人工设定的绿树丛林可能在宜兰市区中出现,人们跟着森林隧道从宜兰火车站前出发,可以轻松漫步在宜兰市区,把汽车行走空间规律化,人的行走空间放大,也在类似的宜兰公共建设中,把城市建造成一个以人为主的空间,把城市设计重新拉回到这个轨道。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