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商当地化 台干逐渐被取代

【大纪元8月2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珮华╱台北报导〕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昨公布“中国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显示中国宏观调控与缺电问题的威胁钝化,台商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较去年改善,风险则有降低,但电电公会也发现,台商在采购、人力、销售、融资与研发设计都走向当地化,未来影响仍待进一步观察。

台商肯定中国投资环境改善,但在投资决策上呈现两极化,4成以上的台商表示会继续维持在台的生产与营运,也有36.02%的台商将扩大在中国投资,13.12%的台商指出会结束台湾业务,只有2.7%台商表示将回台投资。

接受电电公会委托调查的中原大学教授吕鸿德表示,去年调查已反映中国宏观调控、缺电的利空,事实上宏观调控“有压有保”,抑制过热经济造成中国经济软着陆,对台商具有正面效益;因应缺电问题,过去一年来地方政府甚至有先确保外资企业用电的措施,台商缺电困扰降低,可能因此导致满意度提高。

但台商企业在中国投资多年,渐渐走向当地经营的趋势,在中国政府“国产化”政策推动下,台商增加对当地企业采购,造成台湾对中国的顺差可能降低;人力资源方面也是如此,在中国价廉的人力下,台干逐渐被精简与取代,台干优势不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