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新闻

重庆贫困生的日记“贫寒是人生财富”

【大纪元9月14日讯】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困生约160万人。实行5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放仅52亿元,仅80万学生享受了贷款,还有一半多的贫困生在艰辛的挣扎着,助学贷款发放出现两极化,突显中国教育改革得空间。

据《时代信报》报导,许多贫困大学生酸涩的挣扎,重庆师范大学学生罗卫东和陈欢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他的“饥饿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名贫困大学生的艰辛、坚强与自信。

罗卫东:贫穷是我的财富

罗卫东表示,家境贫寒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他说:“我并不觉得家境贫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比大多数同龄人能吃苦,这对我今后的发展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家在陕西户县农村的罗卫东,父亲身体有病,家里全靠母亲给人打短工挣钱糊口,母亲的收入相当不稳定,家里的气氛很紧张,母亲总为每天的伙食忧心。

罗卫东说:“要是连着一个月找不到事做,家里就难受了。顿顿喝稀饭,撒点盐巴,甚至整锅饭里都是水,混个水饱。”

饥饿就像魔鬼一样纠缠着罗卫东,尤其是在夜里特别明显。水喝多了,晚上会起来上厕所,之后,饥饿感就一下子涌上来,整个人头重脚轻。

罗卫东也曾埋怨过家里,但懂事后,他理解了母亲的辛苦,2000年新年时,他写下了这么一篇日记。

进入重庆师范大学后,罗卫东一直在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他找了几份家教,收入已经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由于在学校表现出色,他已经到学校宣传部门做了两年的学生助理。

他在学校宣传部门表现非常出色,老师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甚至有人建议他今后留校,就在宣传部门工作。

罗卫东很希望能留校,但他对此不敢抱太大希望。他说:“现在想留校很艰难,一般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而我家里的情况并不可能允许我继续读研究生。”

他弟弟现在正在西安理工大学上大二,“他成绩比我好,”说到弟弟,罗卫东有些激动,“我想早点工作,早点挣钱。有了钱,弟弟就能继续上学,我希望他能考上研究生。”

罗卫东的日记摘选

2000·2·4 星期五 除夕

又过年了。

今年的雪特别大。今天上午从家里望出去,满世界都是白的。村里庄稼地上的冬小麦全都被雪盖着,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看样子明年小麦肯定要丰收。

今天上午妈妈就出去买年货了。别人家都高高兴兴的,我们家还是那个老样子。近一个月以来,妈妈一直都没有找到短工做,家里早没钱了。爸爸还是不能做重活,走路多了都要坐下来休息休息。弟弟和村里的孩子出去玩了。小孩子就是好,什么事都不用担心。

妈妈下午终于回来了,手里拎了一袋白米、一块肉。呵呵,家里好长时间都没吃过肉了呢。我看见妈妈从村口的公路上走回来,天下着雪,她衣服上落满雪花,拎东西的手被冻得通红。我赶忙上去接她。

走近一看,她的眉毛和眼睫毛上全都是雪,真是个雪人了。她把米和肉都递给我,整张脸冻得红红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娃,把东西提回去,晚上给你们熬肉粥喝。”

我赶紧把东西提回家,放到灶台上,又出去叫弟弟回家。听说晚上有肉粥吃,他飞快地和我一起回家了。

妈妈已经把肉洗好了。这是一块五花肉,白白的肥肉上顶着一层红红的瘦肉,看起来好诱人。妈妈把肉递给爸爸,他把肉放在菜板上,用刀慢慢剁成肉泥。

妈妈开始往锅里下米熬粥。我和弟弟说要吃两碗,爸爸要吃一碗。妈妈的手艺在村里都是出名的,只要你说了吃几碗,她煮出来就是几碗,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粥熬得很慢,妈妈还不停用勺子在锅里搅,她说这样粥能熬得很黏。爸爸已经把肉剁好了,他把菜板端到锅前,把肉泥倒进锅里。倒完了,他又用刀在菜板上仔细刮了一遍,把粘在菜板上的肉渣也扫进锅。

妈妈继续用勺子搅动。米香和肉香已经溢出来了,房子里各个角落都能闻到。我和弟弟一直坐在凳子上看妈妈熬粥,一边看,一边咽口水。

外面还在下雪,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地上。天已经黑了,各家的灯光把村子掩映成紫红色,到处都是电视的声音和人们猜拳的笑骂声。小孩子们已经陆续开始拿着鞭炮跑出来,在空地上堆雪人、放鞭炮。弟弟已经坐不住了,他巴不得早点吃完饭出去堆雪人。

终于,妈妈宣布粥熬好了。

我们从凳子上跳起来,拿着碗,排在爸爸身后等妈妈分粥。家里没有开灯,雪的光亮已经足够了。

妈妈把锅端到桌上,一勺一勺向碗里盛。雪的光亮照不到锅里,谁都不知道自己碗里到底有多少肉。

妈妈先给弟弟盛了一碗,他端着到门口蹲下,闻了闻,敞着喉咙喝了一口,连连喊烫。妈妈笑他:“着急什么,又没人和你抢。”他才不好意思地用筷子一点一点往嘴里挑。

妈妈给我也盛了一碗。我找了个凳子坐下,把碗放在桌上。我真是饿极了,全身冷得发抖,连鼻子的嗅觉都不灵活了。我用手捧着碗,一股热气从手心一直传到心窝里,真舒服。我把鼻子凑到碗边闻了闻,真香啊!既有米饭的清香,又有肉的油香,闻得我脑子一片空白,嘴里的唾沫像开了闸一样向外涌。

我用冻得僵硬的手拿起筷子,轻轻拨拉了一口粥送到嘴里。一刹那,米的清香、肉的油香立刻充满了我的嘴,香气在牙齿和舌尖不断回荡。米熬得很烂,舌尖一抿就化;肉已经熬得不成形了,整碗粥到处都是油香。粥好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它就已经从嘴巴钻进了喉咙。我感觉一股热流从喉头一直滑到肚子,一下子我就不觉得冷了。这时候我的牙齿和舌头才感觉到微微的刺痛——粥确实有些烫。

门外传来弟弟喝粥的声音。他呼啦呼啦喝下一大口,放下碗喘上两口气,又接着开始喝下一口。不一会儿,他就把粥喝完,一边喊着“好烫,好香”,一边冲到房里要妈妈给他盛第二碗。

远处,爆竹声已经纷纷响起,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我知道别人家过年肯定都是杀鸡宰羊,碗里必定油多肉满。但我并不羡慕。

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粥。

另一位贫困生陈欢的日记

母亲是陈欢的偶像

陈欢的家乡位于重庆秀山龙池镇,她在家里的三姐妹中排行老二。

陈欢的父亲身体瘦弱,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家里除了种植水稻外,主要收入来源是母亲每天背着箩筐到外面拾荒。在村里,她们家的经济是最困难的。

在陈欢的记忆中,家里的水稻仅能勉强够一家人吃饭。为了节省开支,家里的菜都是用白水煮的,临起锅时放点菜油和盐。只有在来客人或是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拿出一个用塑胶布密封着的小陶罐,用筷子挑出雪白的猪油放到菜里。

从初中开始,陈欢开始努力读书了。进入初中的第一天,她的班主任倪老师就告诉她,如果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好好读书,今后考上大学。

倪老师的话震撼了她。“我家里太苦了。我要改变自己,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从那以后,陈欢就像突然懂事一样,开始认真了。到临近初中毕业的时候,她已经成了整个年级的前几名。

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是在秀山县城里进行的。整个考试需要两三天时间,学校为方便管理,要求每个考生交100多元钱,由学校组织到秀山,统一吃住。

陈欢的姐姐正在秀山县城里读高中,她想到姐姐那里住宿,可能节省下100多元钱。陈欢找到校长商量此事,哪知道,校长一口回绝了。

校长对陈欢说:“你不能一个人出去住。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现在对我来说,你们能不能考好都是小事,安全才是第一。陈欢觉得很委屈,但校长的解释又让她无法辩驳。

正在犹豫,陈欢看见母亲从远处的小路上走过来了。陈欢至今都记得母亲当时的样子:“母亲背着那麽沉重的背篓,本来走路是很吃力的,可她一定是怕我伤心,故意走得很快。等她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看见她的脸色是那麽苍白,一点血色都没有。

天下着雨,母亲没有打伞,连雨衣都没穿,整个头发都是湿湿的,汗水和雨水流得满脸都是。母亲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泥浆拌着雨水,流到她的皱纹里堆积起来,留下了一道道痕迹。我看见还不到50岁的母亲,她的鬓角已经隐藏着白发了,而平时我却从没有发现过。她的背篓里装满了废铁、废纸、塑胶瓶子,这是她一天的劳动成果。我知道这些东西也就值十多元钱。如果要交那100多元钱,母亲要忙活半个多月。一想到这些,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的流了出来。”

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把陈欢搂得更紧。

许久,母亲轻轻地说:“没什么,以后会好起来的。”

一个多月以后,陈欢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县重点中学录取。

“那时候母亲抱着我说的那句‘没什么,以后会好起来的’就成了我的座右铭,每到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母亲。” 陈欢说。

现在,陈欢在重庆师大地理科学学院读大二。“学校对我很好,我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我,他们都鼓励我,为我的每一个进步感到高兴。”

陈欢很感谢自己的母亲:“虽然她没有多少文化,可在她身上我学到了一种不屈的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她都不会向生活低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