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华途:“中共人大”又在玩弄“立法修法”游戏

【大纪元9月5日讯】红朝末世,乱象纷纷,天灾人祸,怨声载道。

中共为了在乱中营造“和谐”,推出“教改”、“医改”和“房改”等牵动千家万户的所谓“三大改革”,本来就无诚意,加之国库虚空,折腾了一阵子,赢得人民大众的三句评语:

1) 教改让你倾家荡产

2) 医改让你不得好死

3) 房改让你到处搬迁

面对民怨沸腾,中共镇不住了,又祭起“依法治国”、“依法治改”的破旗以图缓解民怨。近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修订座谈会”,再次引起国人普遍关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责任承担主体分工不明确以及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和非均衡发展问题,成为座谈会三大焦点。在初步通过的修订稿中,对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教育经费语焉不详,既没有对国家财政义务教育投入比例、数量的硬性规定,也没有对中央、省、县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和确认,可以说是回避了这次修法最关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教育界人士和部分知情百姓气愤的说:“全国人大又在玩弄立法修法游戏,如此唬弄国人,修定后的《义务教育法》岂不是白纸一张?不如不修?!

《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制定实施,至今快20年了。没有此法还好,一般老百姓都能自己尽义务读得起书,自中共打起为民办实事、尽义务的漂亮招牌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教改和医改、房改立即成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新的三座大山,国人普遍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特别是广大农民惨之又惨,有人形象的用“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概括农民现实的境遇。农村如此,城市的父母们过得同样不轻松,重点学校和普遍学校存在巨大差异。据国际统计局的数字,每所重点中学每年的择校费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在一些地区,择校费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动辄几万元的高额择校费压得许多父母喘不过气来。教育改革彻底丧失了应有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完全走了市场化、商业化的邪路,成了富商投资的热土,贵族子弟的天堂,而广大穷人享受着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沉重包袱下的“义务”教育带来的好处,苦不堪言。东北师范大学前一段完成的一份对6省14县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远高于国家制定的3%的标准。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反映:每到上级检查时就把辍学的孩子们找回学校充数,检查完了就放回去,我们面对残酷的现实,还要做好表面应景文章。

笔者认为,中共党内还是有真想搞好义务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官员,因为这方面搞好毕竟对维护和巩固恶党统治有好处,但苦于吹牛皮,说假话,造假象,统计数据上GDP每年大幅增长,宣传报道上经济如何繁荣,而实际上口袋里拿不出这么多钱办教育。记得1992年制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围绕明确规定还是尽量模糊政府的教育责任,是否把教育经费指标写入文件,教育部与财政部着实争执了很久,最后教育部经“反复努力”,《纲要》终于将2000年教育经费占人均GDP的4%写入文件,但最后这一低指标数字也没能完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3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发现,不但在美、法、德等发达国家,而且在印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占义务教育投入均在85-90%,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国家中,即使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他们也普及了真正的义务教育,而不象中国是假义务教育。正如中国社科院提交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了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教育投入主体发生了错位,中央政府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而地方政府却又没有能力承担应尽的责任。

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民寄希望于法律渠道改变义务教育的现实,在200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当江苏代表团提议修订《义务教育法》或制定《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法》这一提案时,响应与联合签名代表达740多人,创下了联合代表人数之最。但他们很清楚:人大是党领导控制下的人大,人大实际上的立法权是由党甚至是“教主”掌握的,叫你定什么法,不定什么法,什么时候定,什么时候改,什么时候只立法不执行,什么时候根据意志而不“依法办事”等等,一切均由党说了算,“人大给我举举手,政协给我拍拍手”就行了,所以人大把立法当游戏是见怪不怪的事。故无法无天的中共不灭,任何“立法修法”都是“做戏”,任何“改革”都在愚民,中国就不可能走入真正民主法制的新社会。

华途

2005.9.5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