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新闻(卑诗)

国学家痛陈中国文化“失忆症”

【大纪元1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石山温哥华报导)新西兰著名中国文化研究者、国学家刘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温哥华“文革四十周年温哥华华人恳谈会”上,作了题为“精神重建与国学危机”的演讲,他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遭到灭顶之灾,直至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最彻底的否定。中国人的传统被作为“四旧”(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遭到彻底铲除,如今七十岁以下的中国人鲜见读过《三字经》的,刘博士认为,中国文化的“失忆症”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示。

  

漠视文化传统的变异

  

刘宏毅博士认为,文化与传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文化传统变异了,这个民族就名存实亡了。

  

他说,任何一个文化体系,无论中国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剖析它,大概可以发现三层结构。第一层是文化的表层,也叫做文化产品层。文化产品包括衣食住行、器具文物、风俗习惯等,最表层最直观的东西。不同的文化体系有不同的文化产品,“多元文化”就是不同文化产品的互补与融合。

文化体的第二层是行为层,有文化行为才能产生文化产品。国家民族的典章制度、法律法规、语言文字、管理系统等,通属文化行为。文化体的最里层是文化的核心,包括一个民族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观念、世界观、生命观、对是非善恶的评判标准等。这是一个文化体系的核心,由此来规范文化行为,产生文化产品,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刘宏毅博士强调,今天我们一说到中国文化就是耍狮子、舞龙灯、中餐、京剧,这些东西当然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充其量只是中国文化的产品而已。如果我们要复兴的文化只是这些诗词歌赋,经卷文物,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文化体系冲击的后果

  

刘博士认为,当今中国物质文明的现代化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西方国家跑得还快。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我们有,西方人没有的痛苦我们也有。文化行为与文化传统不匹配,会对文化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与震荡,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刘博士分析有三大后果。

  

第一,内心无法安顿,心灵没有归宿。没有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文明,生命缺乏价值,人就觉得活着太累,没有意义,没有信仰的人在生活中就苦了。目前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接近30万,抑郁症与自闭症患者达到2600万,究其根源就在于文化传统没有了。断了根丢了魂的人,就只能凭借感官刺激以及金钱、地位、权力等虚荣来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第二,社会性的道德崩溃,人的道德水准下降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谷。中国古代虽也有因战争动乱、朝代更替等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心混乱,道德沦丧,但文化传统还完整,道德意识还存在,社会还有基本公德。今天的社会已经跌穿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完全靠利益在驱动。

  

第三,群体水平上,缺乏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文化悲观”造成的巨大阴影,明显地弱化了民族的内聚力,使人们精神萎靡,很少考虑未来的事情。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能在艰难困苦中看到希望,提升自己奋斗的力量和勇气。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产生这种力量和勇气的源泉也就枯竭了。

  

刘宏毅博士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落后不算什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总能发展起来。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亡了,这个民族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历史上的犹太人亡国二千多年,但它的文化没亡,所以时机一到就有再复国的可能。放弃自己文化全盘西化的菲律宾,其结局与现状是有目共睹的,很可以为戒。

  

中国人尚不敢认祖

  

刘博士指出,中国的史学按照西方史学的架构来解读自己的历史,结果是将奴隶制、封建社会、神政合一等概念强加给中国史学,而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中国已经无从知晓了。龚自珍曾说过“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文化与历史是互相承载的,后人不清楚自己的历史,自然就对自己的文化身份产生怀疑,民族性淡漠,甚至不认同这个民族。

  

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既有完整的学术体系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系统,脱离了这一体系,中国文化就会变成零散的知识,脱离开特有的解释系统,谁也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一个留学美国的学生说:“英文版的易经我能看懂,中文的易经我看不懂”。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现象。为什么对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反而不懂了呢?因为文化的解释系统不存在了,正如有草药没有方剂一样。六经的文本虽然还在,无奈它固有的解释系统没有了,谁能读懂其真实义呢?

  

刘宏毅坦言,顾颉刚、郭沫若、范文澜都算是当代的史学家,但没了中国文化的解释系统作为参照,他们除了发现推动历史的力量是阶级斗争以外,还能研究出什么结果呢?1949年到现在快60年了,至今大陆中学生的历史课本还都是试用教材,中国人心虚胆怯地不敢认祖宗。所以务必要呼吁全力抢救中国文化的解释系统,这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刘博士对目前建立“孔子学院”和大陆各大学、研究所都在搞“国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解释系统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哪里,“国学”最终难免沦为古代文化介绍与古汉语培训。很难说能让传统文化变成文化传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何况国学研究者本人,有的戴着批判的有色眼镜与颠覆传统的使命,最后只能得出“传统文化95%以上是糟粕”的结论。

  

刘博士曾是名中医,后在澳洲获管理学博士,对中国文化有极深的造诣,他强调,知识份子的责任不在于振兴经济,而在复兴文化。宋儒张载说过,为士者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安定,人类才有幸福。

新西兰著名中国文化研究者、国学家刘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文革四十周年温哥华华人恳谈会”上,作了题为“精神重建与国学危机”的演讲.(大纪元记者石山摄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