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杨银波:批判地观看中国政治剧、法治剧

【大纪元12月1日讯】电视的高收视率节目,一般是新闻和娱乐。就新闻而言,目前就有调查式、讨论式、对话式、解读式的各种不同做法,最近更流行将新闻“娱乐化”。但就长时间占据电视荧屏的节目而言,还是要算电视剧。

电视剧的种类也是异常丰富的,在中国,皇帝戏、臣将戏、宫廷戏、情感戏早已让人厌倦不已,而来自香港、台湾的电视剧又过于商业化、程序化、规则化、简单化,远离大陆民众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民众渴求的是逼近现实生活但又不为一般民众所熟悉的复杂题材,而官方也欲以此方式来达到驯化民众和拉近干群距离的目的,在两种目的不同但渴求状态相同的情况下,一批展现当代政治、当代警察、当代检察官、当代法官的政治电视剧、法治电视剧破土而出。尽管这些电视剧漏洞百出,在很多细节刻画上匪夷所思或者导演刻意妥协,但看得多了,也就了解深了。这有点像阅读《人民日报》,有的时候不能不从反面来解读消息。

从另一方面讲,官方也有对此类电视剧的不接受,形容其为“电视剧就是电视剧而已”。在我接触过的一批警察、官员之中,他们也多有称电视剧“幼稚得很”的人。那些刑满释放的人更是不知道这些电视剧“啷个跟儿戏一样”。当然,出现这样的局面,也不是每部电视剧都如此,有的导演、演员的确够级别,把动机、手段、过程、结果等都刻画得直逼现实,让人感叹“干嘛要这么真”。许多电视台因此被明令要求:敏感电视剧只能在午夜剧场播出。何谓“敏感”?就我的经验来说,既然可以播,那么一定不是违背官方意图的,但这样的电视剧又过于细腻、直接、暴露,有可能不但没有收到驯化之效,反而成为犯罪教材和示范。一些标明着 “让人们在铁窗、铁镣的强烈反差中懂得自由的可贵,在美丽和丑恶的对比中让人感悟人性的真谛”的电视剧,其真正吸引观众之处,却在于“全剧始终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个“冲击”和“震撼”的确是说到做到,让许多人感兴趣,也让许多人担心,因为这似乎就意味着“太、太、太真实了”。

我是个购碟狂,政治电视剧、法治电视剧乃是常购的选项。许多解不开的疑团,居然能够在颇有背景和实力的导演作品中得到答案。这证明我们中国的确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挖掘出浮出水面的一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不可预知性传达出来。现在我左手旁边的,就是我挑出来的近20部电视剧,我想就其中几部简单谈谈这当中呈现的问题和反思。无疑的,这的确是非常好的研究资源,因为一般人通过文字很难直接地感受到中国问题的具体细节。比如说:一个腐败官员究竟是如何在维持着自身的既得利益?一个腐败集团究竟是如何在开展对惩治成本的压低和对反抗外压的反攻?法律在整个案件的前前后后被置于什么样的位置?个人的力量应当如何在反抗的过程中寻求保障?还有许许多多的案件等待着被发现,业已发现的案件其实又并非“个案”而已,在解决案件之时,人的心理变化、人的主观运动,需要很大的空间来给予揭示。而且,我已经看到,许多电视剧已经越来越出自对现实案件的改编,这更让我充满兴趣。

下面,我们就开始吧,点到为止。

其一,《共和国反贪风云》,出品人:韩连喜。很抱歉,这不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部官方解读式的专题片,可以称作“政论片”。从刘清山、张子善,到胡长清,再到成克杰等等,所披露的都是重大腐败案件。官方政论的角度从来都很保守,着眼于两点:一是批判,批判腐败;二是讴歌,讴歌反腐。目的只有一个:体现党政反腐决心。盖棺论定并不难,因为只要“上面”一确定性质,“下面”可展现的方向就很明确。当我们看到那一个个“巨贪”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时,无不痛彻心扉,看到其被惩治之时,又无不欢欣鼓舞——事实上,以往的我们常常如此。但问题来了:统治者自己内部呈现问题,我们到底要欢欣鼓舞什么?最大的焦点,应该在于找出成因,制约腐败空间,提高犯罪成本。既然是政论片,就不能只站在时代、经济、人性、欲望等方面来剖析和反思,而更应站在政治的高度,也就是说,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身是不是也为腐败提供了保障或者灰色领域?这一点,片中无言。那些腐败官员总要在临刑前说:“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仿佛宣誓表演一般。而真正应该深作思考的,更应该是人与制度两者兼在,应当将功赎罪的是把问题真正的漏洞公布出来,促使国家立法予以限制,这才是对腐败行为最大的忏悔。

其二,《红蜘蛛》(第一部、续集、第二部),导演:曹东。这是热播的极限电视剧,其反响之大,热播之久,真实之程度,绝对是拔尖水平。《红蜘蛛》针对的是杭州、温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女性严重犯罪案件,拍摄手法堪称“超现实”,说明白点,就是比真的还要真。现在这个系列还在不断增加,其揭示力度乃是近年来相当罕见的,引起了一些官员和民众的恐慌。通过这套电视剧,人们的心灵被彻底震动了。每个案件本身总是相当曲折离奇,而侦破过程也是困难重重。无论是站在罪犯的角度,还是站在警察的角度,可以说都称得上是一流的教材。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着震撼心灵的内幕,都有着相当真实可信的故事。能够重演犯罪历程,并且让人如此逼真地接触到这样的犯罪背景,此剧以每两集展示一个案件的超短时间来达成,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尽管这些案件很少具备政治性,但在社会性方面,可以说是真正做到淋漓尽致了的。它没有那么强的驯化味,而是放在人与社会的本身,从矛盾、冲突、锐变等一系列轨迹来探寻问题的真正所在。这是一份了不起的社会记录,也是一份了不起的心理记录,它把遮蔽于阴暗处的一切丑恶和危机都暴露了出来,让人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自发地予以忏悔。

其三,《中国刑侦1号案》,出品人:李康生。1996年特大案件、1997年中国刑侦1号案,1997年国际刑警组织第三案,正是此案 ——“白宝山案”。数年后,有个“张君案”,但就性质而言,跟“白宝山案”也相差一截。饰演白宝山者,由我非常敬重的实力派演员丁勇岱担任。白宝山袭警袭军,抢枪劫钱,打死打伤15人,此人个性复杂,犯罪心理高级,整个过程出动的警力、物力、精力都是近年来相当罕见的。至今也有许多从新疆打工回来的人跟我谈起这个案件,尤其是白宝山在新疆乌鲁木齐边疆宾馆的持枪杀人抢劫案,简直是撼人心魄。白宝山的故事,是小说和剧本所没有办法全面揭示出来的,他当年因为穷,吃不起肉,干偷盗这一行,而后被重判入狱,在监狱生涯之后又疯狂报复社会,而且手段之独特、枪法之准、做事之利落,完全出乎当时所有人的意料。在以同样“超现实”手法拍摄的电视剧中,白宝山有令人同情和敬佩的一面,也有令人恐惧和憎恨的一面。而且,就当时的公安体制、军队体制来说,白宝山能够次次得手,也不仅仅是白宝山个人的能力问题,实在也有公安、军队的自我管理问题。白宝山的道路,有他自己被逼无奈的一面,从一些细节当中看得到官逼民反的味道,只不过他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使社会遭受极大重创。这个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其四,《国家干部》,主演:王志文。该剧改编自张平同名小说,有陕西省的现实政治人物可作参照。这回没有“超现实”,这回是小说中的现实,又可以说是现实中的小说。剧中的嶝江市常务副市长夏中民,就是我们曾经期待的那种“另类政治家”。他的另类在于,他敢说真话,而且一心与民众打成一片,并以“党”的名义,行使着自己的行政之事。换句话说,他绝对是共产党里出类拔萃的当代青年政治人物。他不懂权衡,只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落实政策,并且他也是按照他所想的那样去做的。幸运的是,他有一个谋略家式的市委书记领导陈正祥。从头到尾,都是这两个人在支撑着改革的力量,而那些已经拉帮结派的官僚集团和资本集团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反扑行动。一面是为民谋利,一面是为己谋权,各种争斗此起彼伏,人民只看得见夏中民忙碌的身影,却又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个陷于危险境地的人物遭受重大打击和威胁。王志文是个实力派演员,他敢说话,也惹过许多人,这个角色确实非他莫属。他有着极强的辩论色彩,而且引进了一些据说是“西方”的价值理念,就像他扮演的其它角色一样,他有着一大堆的哲理、思想、言论,而且身体力行。看到此剧,让人特别同情夏中民,这种体制内的异见人物而非不同政见人物,就已经是这样的下场,那么所谓的“改革”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种考验和危机具备很大的价值,张平的一系列反腐小说中,这部很不错——至少是一个不错的参照。

其五,《浪淘沙》,主演:陈道明。本来很期待的,结果很失望,原因有三:第一,情节拖沓,节奏失控,无聊情感戏占据了太大的篇幅;第二,主演之一夏雨仍然跟他的其它角色一样,处于“演”和“学演”的地步,大失颜面,简直侮辱了“演技”两个字;第三,故意制造悬疑,导演很不成熟,不懂得就案件本身进行更大细节的展示。剧中所说的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披露过许多次,诸如佘祥林案,没有杀人,反而被关了多年,突然真凶出现,冤枉者出狱。这是有内幕的,比如说,当年的公检法在干些什么呢?这是记者追踪的问题。越追踪下去,问题越大,而自身的处境也就越危险。我对这类题材非常重视,它展示的是最让人深思的话题。陈道明演得非常好,一个有着现代新闻理念的报社总编确实就应如此,可惜到最后他也随之沦落,成为罪犯。他的沦落,出乎意料,而且不得不让人思考南方日报集团的案件。这似乎是导演的刻意扭曲,总编腐败对于南方日报集团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此剧中,导演含沙射影地这样做,让人深深质疑其用意和立场。这个故事本来可以讲述得更真实,更令人信服,可以把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大大缩水,可惜的是,它实在太失败了,对不起千辛万苦挖掘的这个优秀题材。

其六,《黑冰》,导演:王冀邢。一部很成功的中国缉毒片,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有听哲理课的感受。很多人不清楚冰毒是怎么回事,这部电视剧可以说就是关于冰毒的开山之作。全剧节奏很慢,但并不拖沓,反而形成一股黑暗中让人无法呼吸的张力。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令人惋惜,他有着聪慧精明的头脑,有着痛苦贫穷的过去,他的梦想是在对这个社会深刻了解之后的那种控制欲、占有欲,而冰毒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工具。权力、金钱、荣誉、美女都不能达到的目的,冰毒却达到了,因为它能够完完全全地把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牢牢地控制在手中。郭小鹏为此费尽心机,东奔西跑,深藏不露,八面玲珑。他有着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但其手段却相当残忍,内心也异常扭曲,为达目的绝不罢休,就是死到临头也是狂傲无比。全剧把这样一个丰富、复杂、多变的人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看清楚当代制毒、贩毒者内心深处的那种邪恶,以及掩饰那种邪恶的种种表象。无论从人物塑造还是从情感纠葛来讲,这都是一部相当细腻而深刻的作品。过去我们看过了太多以现实俗语构造的散漫透顶的电视剧,但这一部却尽是精辟的哲学语言,把很多平日里不敢说的话,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出来。看得出这也是剧作家的语言,把犯罪现象“文学化”,无疑是《黑冰》的最大特点。

由于时间与篇幅都有限,今天我只能说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总是有着大把的资源可以当作己用,用以反思,用以体会。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太多,但也有很多作品是经过许多人的奋斗才完成的,中国的影视审查制度让我们失去了更多更有价值的瞬间,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出来一部分毕竟有一定的益处。批判地观看有价值的电视剧,对于我们思考如今这样的一个复杂多变的制度、社会、个人,很有帮助。我极少看电视,只会把时间统统据为己有来安排,我看碟的时间都是用自己拚命挤出来的业余时间填补的,有时是深更半夜,有时是天亮鸡鸣。我相信,这些来自电视剧的信息,对于我们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状况一定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诸位不要放过精彩的镜头,因为在那里面我们不但能够看得见外面,也能够看得见自己。 @

(大纪元首发,转载请注明岀処)(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