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大新:老百姓盼不到平价医院

【大纪元2月17日讯】在国内城市的街边,繁华的购物商场旁边,常常能见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或者 农村妇女跪在人行道上,低着头,或者目光呆滞的看着地下,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女孩的父亲或妇女的丈夫得了重病,需要大笔钱交纳医院费用,求助无门,只好请路人帮助。

中国搞了几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了,每年的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发展不成比例,以至于从1980年到 2003年之间,政府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支出的比例从36.2%,个人卫生支出从21.2%急剧上升到55.5%,甚至在2001年达到60%。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绍光研究发现,2000年,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卫生总费用的73%,转型国家的政府负担了70%,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 59.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7.2%,中国只负担了39.4%。

与上述演变相应的就是老百姓在遭遇疾病时求助无门、苦不堪言。很多家庭往往因为一个亲人身患恶疾就倾家荡产,更多的农村老人有病时忍着,根本不去医院。深圳 数次报导无名病患孤独的、坐在药店边或躺在路边死去。

经常有人不甘心亲人就这么着撒手而去,求助于媒体,由媒体向社会发起捐赠;还有人就跪在路边求助。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有关课题小组提出了一个研究报告,宣布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失败的。突出表现在,近八成农村人口和近五成城市人口──亦即全国近3/4的人口在遭遇疾病风险的时候无法得到政府的扶助。患者未就诊的比例,从1993年到2003年,城乡居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收入越低的人群,未就诊比例越高,未就诊增加的幅度越高。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存在着一个规模日益扩大的群体,他们陷入了生不起病、看不起病的境地。把他们放在今日医疗水平日趋先进的大背景下考察,就会看到这个群体“小病扛、大病拖”、“不怕穷、就怕病”的心酸。

这个报告出台以后,社会哗然以响应。并不是公众不知道这个现实,是因为这是来自政府的不同的声音。这个报告的起草人没有顺应大潮流下歌功颂德的风气,而是直言以相告天下:过去的政府行为在这个领域是失败的。此后,卫生部也开始以似乎直言不讳的方式说明卫生体制的弊病,通过报导人们也看到了一些举动。

本月召开的卫生部例行的新闻发步会上,发言人首次谈到了“平价医院”这个已经议论了一阵的话题。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据称平价医院是下一步医改的一个主要部分,重点解决的是低收入人群的看病问题。平价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卫生部发言人强调这个措施是一个战略设计,要长期做下去。

如果中共政权这个动作真能坚持下去,落到实处,对贫苦的老百姓来讲,就是一个福气。确实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那么让我们做一番分析,看一看这一步改革的前景怎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卫生体制改革的失败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民法治网的一篇文章:

聚焦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作者: 佚名 www.peoplelaw.com.cn 2005-8-24 来源: 人民法治网综述)

编者按:看病是中国老百姓心口永远的痛,“看病贵,看病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医疗体制改革也就成了中国诸多体制改革的焦点,为什么医疗体制难改?现在的医疗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本网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做了专题综述。

缘起:联合国公布医疗公平性排序 中国名列倒第四

新京报综合报导 第二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昨天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医院院长参加。

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院士表示,今年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年。

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进程和未来政策走向。建立公平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扭转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被动局面,让广大百姓公平分享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医疗资源共同成果。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在联合国公布的医疗卫生工作公平性排序中,中国位列倒数第四。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任重道远。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政府承担维护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医院运行机制始终要体现公益性质。

观点:公众有权知道谁是医改受益者

自从卫生部公开承认“中国医改不成功”以来,舆论掀起了医改的反思热潮。不过,之前的反思一直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诸如“市场化路径批判”、“公益属性回归”等等,缺少微观和实质层面的内容。近日,多家媒体的报导开始触及一个实质问题:谁是这十多年医疗改革的受益者?

受益者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对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他们的直觉是医院越来越多,看病却越来越难了”。 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诸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由此可见,老百姓毫无疑问是医改的受害者。

谁从医改中得益?药商自然成为怀疑的对象。可在最近2005中国药业峰会”上,药商却哭诉:我们不是受益者!其根据是,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盈利,而50%的医药零售企业处于亏本状态。无序竞争给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冲击,2004年医药商业的纯利润只有0.59%,比银行贷款利率还低。

药价如此之高,药商的利润竟如此之低!那么,受益者应该是医院和医生了?

可《南方都市报》近日对几家医院的采访报导显示,医院和医生同样也自称是医改的受害者。一位医院的副院长接受采访时称: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可总结为“7个不满意”,即政府不满意,医院、医生不满意,病人不满意,城里人不满意,乡下人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也不满意。有内部人士同样指出,目前医生的流失率非常高,很多医生去做了医药代表甚至改行。如果医生是受益者,这一幕又怎么会发生呢?

矛头开始转向医药代表。可医药代表更委屈:药品要想进医院,首先要取得院长的认可和药房主任的支持,还要经药事委员会通过,这些都要“点头费”作后盾。不用钱打通这些关节,药品疗效再好、价格再低都难以进门。即使药进了医院,医药代表还不能高枕无忧,没有医生开药方,药就会一直压在药房里,因此还得到医生那里去“公关”。

问题越搞越糊涂了。从药商到医院,到医生,再到医药代表,都极力否认自己是受益者。那究竟谁从中受益呢?10多年来,老百姓承担了那么昂贵的药价,这些高额的利润难道凭空蒸发了?事实明摆着,有人埋单必然有人入账,这样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难道在医疗卫生领域失效了?如果大家都是受害者,医改能坚持10多年吗?

清晰地分辨出“受害者”与“受益者”,这是改革得以顺利矫正的第一步。一方面,只有找出获益者与获益渠道,才能找到医改失败真正的症结所在。毕竟,“掠夺层”是病态体制的寄生者,这个群体的存在是医改最大的失败;另一方面,这也是给抱怨了10多年看病难的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医改花的是公众的钱,公众有权利知道真相。

在新改革启动前,公共部门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明确地昭告天下,谁在过去十年的医改中谋取了最大的利益。利益实实在在受到损害的人们需要一个明白账,这也是为了阻止这些“不当得利者”在新的改革中继续食利。

(人民法治网)

笔者相信凡是了解中国情况的人都会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从其反映的情况看似乎六个方面都是医改的受害者:政府、医院、医生、药商、病人、 医药代表都对医改不满意。也就是说不仅病人是受害者,涉及到的每一方,似乎都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似乎这样就免了责任。真能免责吗?

显然在专制政权下面,除了政府的另外六方都是受害者,是被决定成为受害者的。在改革初期是政府决定把医院的大部分财务开支省掉,交由医院自己营利解决。政府的一意孤行,并没有社会各界参与的机会。现在这种决策的贯彻执行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又是政府来说不满意,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当犯了错误的人想方设法推脱责任,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时又振振有词的说要把事情做好,能相信这个人吗?如果一个政府的领导人,在社会矛盾面前装聋作哑,从来不站出来承担责任,能相信这个政府的承诺吗?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中共政权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做出的战略规划。这是200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纳入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00年,中国提前实现了GDP翻两番的“总体小康”目标,但贫困县“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60%、集资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50%以上、婴儿死亡率每5年递减20%、孕产妇死亡率每5年递减30%等,“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限标准却均未完成。

当一个政府没有可靠的信用记录时,无论它怎样信誓旦旦,其表态没有什么价值。何况表态的并非胡温,而是卫生部部长高强。卫生部能不能代表中共政权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玲的分析: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虽然进行了几年,但政府的方向不明了,目标不明确,缺乏一个总体方案。是在一步步伴随着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摸索。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往往采取针对某个问题而改,治标不治本,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政府必须把医疗卫生提升为国策,恢复到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行为。”

这里的分析说明了一个问题: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就会出台什么解决方案;当初就是为了要减轻中共政权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负担,所以医改就达到了这个目的。而没有解决人民的医疗问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政府的方向不明了,目标不明确”—-因为没有想要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被抛弃了。而这个目标和方向,不是卫生部部长能决定的。

再来看看李玲教授的观点:“财政改革以后,地方医院都是靠地方政府的财政。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根本不是来搞医疗的,政绩来自GDP增长多少,招商引资多少,建了多少路,貌5c了多少楼,能不投在医疗上就不投。政府应该改变政绩考核指标,例如,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环境,能不能享受到医疗,平均预期寿命,死亡率这些都应该成为考核指标,环境的质量、水的质量、公共卫生投入多少等等。”

公平的说,如果这个政权能按照李玲教授指出的这个方向去做,那么这个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了。能够这样做,这个政府首先想着的是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首先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权。一向以来,为什么地方政府被要求在GDP增长上做出成绩呢?就是因为中共政权需要用虚假的、表面的繁荣来欺骗世人以维持其专制统治。这是中共搞经济改革的动机,也是这二十几年来主导其一切举动的根本原因。而正是由于其动机不是要建设中国,造福中国人民,所以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中共政权除了造出大量房子、道路、商品等表面其实本应归功于人民的表面绩效外,在所有的改革方面,大到教育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卫生体制改革、司法制度等宏观方面,小到电力供应、房地产、煤炭工业等中观方面,直到国企改革微观领域,它完全无一成功,彻底失败,以至于今日只能靠强权、暴力来维持其非法的、非正义的统治地位。

所以,中共的邪恶本质,导致其必然置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在这个其苟延残喘的历史时期,必然对各方面矛盾采取敷衍塞责的做法。回到我们面对的平价医院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共宁可花费巨资镇压法轮功,迫害所有其他异见人士,向海外输出党文化和暴力斗争,也不会拿出资金建立平价医院,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生存问题。(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